![C2017-11-01电商周刊2版01s001](http://www.redsh.com/img2017/1711011127261.jpg)
经历过“4·8新政”和监管过渡期政策推延后,跨境电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跨境电商洋码头日前宣布,企业在今年9月已经实现结构性盈利。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结构性盈利的实现源于对供应链整合以及对售后服务的优化升级。同时他表示,买手是洋码头供应链中的核心,通过对买手进行培训,并持续进行拓展和管理,提升买手对平台的黏性,才能从源头上优化供应链,进而形成更规模化的运营模式。
进入红利收割期
品质难保证、平台盈利难,诸如此类问题是跨境电商行业长期面临的痛点,而洋码头在经过七年的摸爬滚打后,逐步找到了破题路径。日前,洋码头宣布实现结构性盈利。在曾碧波看来,借助买手制的商业模式,平台中的商品在数量、质量以及价格等方面保持了竞争力,这是洋码头可以从尚属调整期的跨境电商行业中突围,实现结构性盈利的原因之一。
洋码头之所以能够实现结构性盈利,一方面原因在于对供应链、买手以及售后服务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在于平台对买手抽佣比例的提高。但实际上,对于买手制电商来说,提高抽佣比例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这很可能导致买手和用户的流失。对此,曾碧波直言,在提高抽佣比例的同时保证流量稳定,这对平台来说是一种挑战,公司能够实现结构性盈利,也意味着对买手的管理已成体系化。买手更在乎平台为自身带来的流量以及可以变现的转化率。
对买手制平台模式的看法,曾碧波表示,其实就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买手商家体系及跨境产业生态链,拓宽消费者对类目的选择面。据悉,截至今年三季度,洋码头认证买手商家数量已超过6万名,分布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83个国家,主攻服装、鞋包品类,并正逐渐向居家、饰品、运动等品类拓展。
品类多元化拓展
在实现结构性盈利后,拓展多元化的品类成为洋码头下一步的布局重点。曾碧波认为,从组织商品进入销售环节,到此后的物流和售后服务,整个链条都需要跨境电商企业不断完善,目的是为更加精准契合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共2页 [1] [2] 下一页 跨境电商洋码头开始盈利 交易规模仍无法和巨头相比 结构性盈利 洋码头加速整合供应链 洋码头曾碧波:跨境电商已入中场阶段更重服务和效率 2017电商半年榜出炉:洋码头、小红书成电商“反面教材” 洋码头回应卖假货:属自买自卖,非正常交易行为 搜索更多: 洋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