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美团多次被爆出的打架斗殴和拖欠工资,以及前段时间引起广大用户群嘲的“清真分隔箱”,背后都少不了代理商的身影。且不说他们是不是被美团拖出来背锅,这些负面事件都直接反映出美团的代理加盟制度和管理都亟需改善。
可是我们看到,硬性的标准根本无从解决代理商的混乱不堪,从员工招聘审核到外卖送餐过程把控,总是有无数的漏洞致使员工做出一系列违规行为。而美团除了最近稍微调整了业绩考核标准,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有效举动,别说是改变公司上上下下被KPI绑架的现状,可能还会给代理商造成更大的压力。
总而言之,持续近一年的负面加身,美团似乎迟迟不肯加大根治的步伐,这背后可能不只是管理难度的问题。
美团目前的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烧钱竞争、规模化扩张的产物,甚至一开始美团的综合实力比不上被其融合的大众点评,所以资本在美团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换句话说,现在的美团可以算上是资本催熟的典型代表,正因为这种特殊性,短短两年内急速膨胀的公司体量,已经适应不了相对滞后和单一的管理制度。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团反而高层动荡不已,管理层人才流失迅速,再加上去年年底的一次大淘汰,令公司全部的焦点都停留在内部纷争上。这些信息加在一起,都透露出美团根本无暇顾及底层人员的正规化管理,所以才为现在的负面新闻埋下了隐患。
高层动荡其实还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美团挥之不去的盈利疑云,以及急速扩张的步伐。前者导致美团和代理商、商家之间在利益纠葛下矛盾渐增,后者则使得美团根本停不下脚步去弥补管理制度的缺失,尤其是在上市压力下,数据亮眼远比企业形象重要得多。
况且也许正如那位名为“张伟”的“假冒”员工所说,当用户对美团形成使用习惯,负面效应只会短暂引起关注,真正将美团打入“冷宫”的其实不多,这正是美团底气十足的原因之一。
公司形象负面不止,美团除了辞退道歉也要学会向自己开刀
美团对招黑事件的解决方法,向来直接辞退了事,不过从近期外界对美团员工违规行为的反应上看,公众开始对美团如此欠缺诚意的处理方式普遍表示不满。尤其是生硬的内部通报或官方声明,并没有透露出美团是否要进行相应整改的意图,一切看起来似乎都仅止于此。
而且公众因为负面行为的高发性而对美团的招黑体质逐渐习以为常,这种潜移默化的印象形成足以说明美团的社会形象,已然到了濒临塌陷的边缘。虽然短期来看并不会对美团外卖造成大量损失,但实际上已经触及到美团的长远利益。
据《十大门户旅游网站网络口碑报告(2017上)》显示,在声誉受损度上,美团远远超过其他九大品牌,受损度最高。从消费者体验角度看,美团的用户体验也不尽如人意。在OTA平日退改投诉占比指标中,美团占比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OTA平台整体投诉解决率为53.1%,美团却低至38.6%。
由此可见,美团的服务隐患或许难以改变其在外卖市场的优势地位,但作为一个在线旅游的新晋成员,这种负面集中的现实令很多用户望而却步,对急于扩张边界的美团来讲,这绝不是个好消息。
当然不仅仅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即使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服务精神,美团也应该从内部开刀,尽可能根治和规范员工的不当行为。但是从对外公布的信息中,我们看到的只是美团消极被动的态度。
举例来讲,美团送餐员与保安发生斗殴的恶性事件,早已不下数十起,在双方冲突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美团一方只是做出加强与物业联系的承诺。且不说到底有没有大面积执行,理论上讲,单靠协调是解决不了症结的,其背后也隐藏着外卖员工作量和时间限制的压力。因为如果美团能保证送餐员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完成可执行的送餐数量,一定程度上将避免外卖员因为一点摩擦,就引发暴力事件。
更为关键的是,革除内部管理的弊病必然需要足够的精力或资源作为支撑,可是目前美团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业务扩展或融资上市上。底层员工的管理又主要依赖代理商,这似乎都说明美团无暇顾及管理缺陷,起码大规模的整改是不太可能,因而美团的治理乱象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美团的社会责任看起来简单而伟大,可是实际上它离这个目标还有太远的路要走。
(来源:亿欧网 歪道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美团点评王兴的密钥:他是一台深度学习的机器 美团外卖派送问题频发 何不引入“神州专车”模式? 抛开300亿美元估值 美团和点评各自的表现如何? 外卖配送员偷吃菜品又吐回 上海食药监局约谈美团 美团回应偷吃吐回:小哥当天连丢两辆电瓶车致不理智 搜索更多: 美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