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电视广告消费“剩女”引不满,宜家声明致歉,谁将为这次“失误”负责?
以“剩女”为话题,挑动敏感人群的敏感神经,引发消费者不满情绪,被指传递不良价值观,发声明致歉,下架广告。这是宜家在过去十多天之内处理一则由广告引发的危机公关的系列行动。宜家这次初衷是让大家关注客厅秒变欢聚场所,但却点着了“剩女”话题的热点。这则广告没有玩好,即使抢占了她们这些天的注意力。
主观上接受各种生活方式,客观上却在消费“剩女”生活
这则广告中,妈妈对女儿冷言相对,“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这句台词成为引发争议的爆点。大龄未婚女性就应该这么被横眉冷对?就应该这么被“消费”?从中旬在各大电视网络媒体投放,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在社交媒体上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发酵,宜家中国期间也接到了几封消费者的来信反馈。
(新浪微博上网友针对宜家“轻松庆祝每一天”的广告吐槽)
至10月24日,宜家中国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当天下午宜家家居发布了关于这则“轻松庆祝每一天”广告的致歉声明,声明中,宜家感谢大家对该广告的关注,并对该广告传递的错误印象表示诚挚道歉。
(宜家家居官微发布的致歉声明)
然而,事情是不是就这么完了?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宜家中国去公关负责人许丽德,她表示,确实没有想到这则广告会引发这么大争议,对宜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市场部是否做了一个评估才决定挑战这个领域,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并不知道他们是否要评估这个事情。”难道是炒作?许丽德表示否认,表示这是一次疏漏。
她告诉记者,这则广告创意是针对中国市场由宜家中国自己做的广告,跟瑞典没有关系。从广告创意、拍摄制作和投放,参与方有宜家中国市场部、广告创意公司和其他宜家相关负责同事,一起商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传达什么样的信息。那么,这么多部门的合作,还会出现这样的价值观偏差,主要原因是什么?谁将为这次“疏漏”负责?许丽德表示,需要进一步去深入去总结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避免出现这样的疏漏。
一直倡导民主设计、为人人设计的宜家会通过各种消费者生活状态调查来提供不同的家居解决方案。是否就包含已婚和未婚,这种维度划分呢?许丽德向记者解释并没有这样的维度,但是,宜家会针对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进行调查,比如一个人生活、两个人生活、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有两个孩子甚至是三代同堂等。她认为,宜家是接受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能找到家居生活解决方案。“怎么让人更舒适地有一种生活状态,这个是宜家所追求的。”
虽然,理念很美好,但是,这则往“剩女”群体的“伤疤上撒盐”的广告却让很多人不舒服。
“剩女”不是营销“禁区”,只因广告呈现方式背后的价值观不同
科特勒咨询集团(KMG)中国区合伙人王赛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宜家的这则广告是在刺激别人的痛点,而不是表达产品在帮消费者去解决什么样的价值。那么,“剩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营销的“禁区”吗?王赛并不这么认为,只是宜家这次广告营销的“水平没有到”。
2016年,SK-II推出了针对大龄未婚女青年的广告“她最后去了相亲角”一上线,就造成了刷屏效果。广告中以众多普通女性的视角讲述了自己面对父母催婚及各种社会偏见压力下,独立自信、真实生活的一面,成为当时热议话题。许多微博和微信的KOL也紧跟热点参与讨论,提升了SK-II 的曝光量和认知度。
根据第三方监测和评估者WebInsight 的效果评估显示,尽管“剩女标签”、“性别歧视”相关的负面意见仍时有出现,但从总体来看,在发声的受众中,持共鸣认可态度的受众仍旧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SK-II 广告同样达到了较为成功的收效。值得注意的是,这则广告由来自瑞典的广告公司 Forsman & Bodenfors 制作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宜家逼婚广告为何犯了众怒?传递了不恰当的价值观 长沙宜家项目方案首次官方披露 将建荟聚购物中心 广告词“不带男友回来别叫我妈”被吐槽 宜家致歉 美食界宜家Eataly:阿里永辉都在偷学的超市 宜家“夺命抽屉柜“又砸死2岁幼童 父母:不知被召回 搜索更多: 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