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绿地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260亿元,净利润6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62%和30.8%。此外,绿地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2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02.09%。
然而,绿地这一系列利好却未起到强心剂效果。
市场冷对绿地半年报---
半年报公布后的两天,绿地控股股价合计涨幅仅有0.13%。9月1日,截至记者发稿,绿地控股股价徘徊在7.6元左右,较半年报公布前一天的7.67元,略有下跌。
▲数据来源:Wind
这和中国恒大公布半年报后股价大幅上涨的态势,完全不同,市场对待绿地的态度似乎十分淡然。
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与市场对绿地的转型战略仍存有困惑有关。
在今年早些时候绿地股东大会上,一些股东对绿地的战略模式提出强烈质疑。
这两年,绿地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讲一个主题为“协同”的故事。具体到细化内容,则是一手抓房地产主业,一手拓建大基建、大金融和大消费。
此前,绿地副总裁兼绿地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耿靖透露,绿地的房地产业每年销售收入占集团全部收入的50%,利润贡献达70%以上。
也就是说,绿地的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大板块在规模上可与其房地产板块比肩,利润贡献上却不及房地产板块的一半。
想用两条腿走路的绿地,另一条却成了“瘸腿”。
拖后腿的商品直售---
在绿地铺天盖地的新闻稿里,通常会有成段的文字是关于大基建、大金融和房地产的协同作用,但关于大消费与房地产间的协同效应,字眼却很少。
“这也难怪。将心比心,谁又会把自己的短板成天挂在嘴上。”一位地产界资深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笑言。
绿地的大消费主要包含三块,即进口商品直销、酒店旅游和汽车服务。
而绿地2017年半年报显示,除酒店及相关产业的毛利率有微幅上升外,商品销售及相关产业、汽车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05%和4.11%。
▲绿地2017年半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绿地上半年商品销售的毛利率仅有2.57%,汽车服务的毛利率为6.06%。酒店及相关业务的营收规模虽仅有汽车的五分之一、商品销售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因高达88.44%的毛利率,令酒店营业毛利润超过商品销售和汽车营业毛利润之和(注:营业毛利润=营业收入×毛利率,绿地商品销售、汽车、酒店的营业毛利润分别为1.3亿元、1.74亿元、5.89亿元)。
回顾2015、2016这两年,绿地商品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0.69%和0.37%,这两个数值远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商品销售的毛利率如此低,为何绿地仍“执拗”坚持,不肯放手?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对于绿地来说,类似的大消费概念项目的盈利能力相对弱,这和此类领域本身是低盈利有关。换言之,类似大消费产业的最终价值在于吸收众多的消费群体或流量,并且对绿地其他业务有着导入作用。
简单说,绿地试图让买其消费品的人去购买它的楼盘。
那么,这种“协同效应”是否如绿地设想的那么美好? 共2页 [1] [2] 下一页 中国高端美业品牌美丽田园:呼和浩特绿地腾飞店即将盛大启动 绿地89%资产负债率醒目 东北子公司债务问题不容乐观 绿地辽宁公司未偿债务4.58亿 称年底前解决逾期问题 绿地雅居乐物业联姻:不到两月达成2笔合作 剑指上市? 本溪绿地资管违约非个案 绿地控股东北债务深陷泥潭 搜索更多: 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