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与中国投资公司金沙江资本(GSRCapital)正式签约,日产将旗下电池业务及相应生产工厂的全部股权出售给金沙江资本,具体出售金额不详。
不过今年5月底,彭博社曾报道称,上述交易金额可能为10亿美元。官方信息披露,此次收购方财团由金沙江资本牵头,包括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香港集团公司以及产业投资人等有限合伙人,但不包括任何国内产业机构和地方产业基金。
这是继宁波均胜电子子公司KSS斥百亿人民币收购安全气囊供应商日本高田之后,中国企业收购日系零部件的又一成功案例,近年愈演愈烈的汽车零部件海外并购又增添重要一笔。
从官方披露的信息看,此次收购交易涉及范围包括AutomotiveEner-gySupplyCorporation(“AESC公司”)、日产位于美国和英国的电池生产业务以及日产部分位于日本的电池开发和工程业务。日产电池业务贯穿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从电池研发、电芯生产、模组/电池包组装到电池管理系统BMS。
AESC为日产与日本电器NEC在2009年7月组建的合资公司,日产持有51%股份,而其余股份为NEC持有。该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单元、模块及锂电池组的生产,主要生产锰酸锂电池。
根据双方协议,日产将先从NEC手中收购AESC49%的股份,全权持有AESC后再打包出售给金沙江资本。
据第一电动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AESC以1622MWh的出货量,仅次于松下、比亚迪和LG化学,排名全球第四。
因此,AESC的出售,堪称锂电元老索尼退出电池业务之后,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又一颗重磅炸弹,将深刻影响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产业格局。
日产退出电池业务
卖掉AESC,则意味着全球电动车先锋日产汽车将退出电池业务,专注于自动驾驶和造车业务。
据日本媒体报道,如今的日产,之前的索尼,退出动力电池界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征兆。
日产有意退出电池业务,早在2014年就初露端倪,因缺乏市场竞争和日产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限制,日产旗下电池公司生产的电池与其他的独立电池企业相比,存在成本较高、电池容量不大、续航里程不具竞争力等劣势。
2015年年中,雷诺与日产汽车公司CEO卡洛斯·戈恩就明确表态:“我们在电池业务这一块开放竞争,确保获得最好的电池。就当前而论,我们认为最佳的电池生产商是LG化学。”自2015年起,日产开始采购韩国LG的电池,AESC遭遇沉重打击,紧接着在2016年,日产就做出了要抛售电池业务的决定。
去年,日产汽车在解释出售电池业务的原因时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外部采购方式,进一步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应对激烈竞争。”
行业人士认为,如果2020年电动车实现初步的市场化普及,动力电池行业也将告别高利润,进入量大薄利的规模化时代,行业格局洗牌也在所难免。而从整车企业角度来看,开放采购而不是把控一两家电池供应商,技术路线上风险更低,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对比AESC和松下、LG等独立的电池企业近年的发展,供应链条相对单一,仅服务于日产、雷诺两大客户的AESC,在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等方面,就不如服务于多个客户的独立电池企业。
比如,AESC的电池能量密度在140瓦时到170Wh/kg之间,价格为400美元/千瓦时。而松下为特斯拉Model3提供的电池能量密度为340Wh/kg,是目前市面上单体能量密度最高的电池,松下表示在2025年成本会控制在172美元/千瓦时。
从技术路线上看,AESC是业内少有的以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企业,锰酸锂虽价格较为便宜,但是能量密度低,循环性能差,相较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没有突出优点,当前国际市场主流路线是往高镍三元材料发展,技术上“剑走偏锋”的AESC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国内新能源行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颇为直白地表示:“懂技术的国内公司应该不会买。AESC的锰酸锂电池技术不太先进,已经被淘汰了。最先进的还是三元锂电池和钴酸锂电池(特斯拉用的就是松下的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钴酸锂电池的技术各有长处,但锰酸锂电池已经被淘汰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共享电单车不受鼓励:安全隐患突出 电池污染严重 宜家在英销售太阳能电池板 要与特斯拉竞争?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老化存隐忧:回收利用面临挑战 智慧能源将实现年产超20GWh动力锂电池的产能 2021年起,我国将不再使用荧光灯和含汞电池 搜索更多: 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