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携程今天的规模看上去已经很大,但应该看到市场占有率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远远没有定局。
眼里容沙
国内在线旅游市场总是会隔三岔五地出点小插曲,比如,谁要联合谁、收购谁,谁和谁打起了口水战、价格战,又或者哪个供应商和哪个OTA企业之间发生了磕磕碰碰。
在这些小插曲中,携程的出镜率似乎正变得越来越低。而就算被动出镜,貌似也低调了许多。
与6人游旅行网的那段纠葛,就是一种佐证。一出合作几个月便告吹的戏码,在携程的冷处理下,终归没能发酵成一出闹剧。
事情的脉络大致是这样的:携程于2015年上线了C2B定制旅游平台,后于2016年与6人游牵手,后者由此成为前者的供应商。今年2月,携程关闭了6人游的后台账号,双方合作终止。当然,与6人游一起被关闭账号的,还有其他几家定制旅游供应商。
6人游方面对此事先后有过几次表态,态度也逐渐从最初的“携程佣金高,每接一单都得赔钱,不做也罢”的牢骚,升级到后来声明中控诉的“携程的高佣金模式对于定制旅游业是灭顶之灾”“携程的贪婪正在侵蚀这个行业”这样的高度。
面对6人游的关切也好、不满也罢,携程方面始终没有正面接招,只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着痕迹地流露出了态度,表示每个月都会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和淘汰,并很快对外宣布启动定制游供应商淘汰制,发布“定制旅游服务标准”。
姑且把这算作是一种侧面解释与回应,显然这也不是给6人游的交代,而更像是给行业的、给外界的。
其实,供应商一次次发出的信号,携程不会接收不到。但曾经也一度酷爱战斗的携程如今露出无心恋战姿态,只能说,这已经不足够触动携程的神经了。
关于与供应商的关系,不论携程还是整个OTA,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以酒店为例,虽然大酒店集团每年都要花大价钱去做宣传、营销、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来尽力把用户从OTA拉回来,但截至去年年底,携程的合作伙伴总数突破2万家,年度销售额达到千万级的超过200家。
这说明,尽管携程们一直因此被诟病,供应商们也还是依旧会痛并离不开着它们。
再来看下携程不久前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财报:营收61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则从去年同期的亏损16亿元翻正为8200万元;同样抢眼的还有毛利率,达到了80%。
可见,作为为数不多的盈利的国内OTA企业,也作为即使不再增长也可以吃老本些时日的企业,携程现在更需要的,不是老套路,而是新故事。 共2页 [1] [2] 下一页 OTA金融战打响:携程推金服落点国际化 国际化战略逐步释放红利 携程一季度净利润8200万 中消协调查携程等机票搭售行为:别让消费者吃哑巴亏 途牛与携程展开正面较量 牵手环球黑卡拿下1亿元大单 携程不承认有“搭售”之嫌 称消费者是自愿购买的 搜索更多: 携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