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四线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的碧桂园(02007.HK)正式进军一线市场已有近2年的时间。
和2年前相比,局面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司执行董事、联席总裁朱荣斌提出辞职,其一手掌管的一线城市事业部宣告取消,一线事业部旗下的上海区域和广州区域并入集团统一管理。
管理架构的调整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变化来自于一线业务模式的创新。经济观察报获悉,碧桂园上海区域已经成立了长租公寓和产城事业部,这是继万科、龙湖等房企之后,又一家房地产龙头企业宣布进入长租公寓领域。
碧桂园上海区域长租公寓管理部、产城事业部、商业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开始搭建,相关人员的招聘已在筹备中,上海区域多业态试水势在必行。
为配合新业务落地,碧桂园内部提出了“种子计划”,鼓励员工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探索创新业务,上海被视为“种子计划”的一个基地。
如无意外,接下来碧桂园的业务创新很可能会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全线铺开。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对碧桂园的一线城市寄予厚望。“目前集团在一二线的价值判断基本上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老板(杨国强)和莫(斌)总给我们的口径也是要大规模去拓展这个市场。”碧桂园集团上海区域总裁高斌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碧桂园的一线战略不会调整,并且会持续加大拓展的力度。
多元化创新
碧桂园上海区域成立于2015年8月,彼时只有7个人的小团队,如今已经壮大至近200人的规模。2016年,上海区域销售业绩超40亿元,今年的业绩目标则是冲刺100亿元。
截至目前,上海区域在近2年的时间内拿下了17个项目,是碧桂园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拿地最多的区域公司。
在业务创新领域,上海区域同样走在了最前面。“其实从一开始上海区域就做了和集团不一样的业务,比如很早拿的灏景湾项目,就有20%的商业是要永久自持的,按照碧桂园当时的玩法,这种项目肯定是不会做的,但是在上海,不这样做这块地就没法做了。形势倒逼着我们,想着怎么去做商业和运营。”高斌透露,2016年底,上海区域还收购了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
2017年,上海区域关于多元化的构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逻辑——围绕以城市服务为基础的公共产品的提供,长租公寓管理部、产城事业部、商业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已开始搭建,此外,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尝试进军教育和医疗地产,“步子迈得更大了。”
据了解,上海区域目前已经在洽谈长租公寓项目,其操作长租公寓的思路包含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碧桂园旗下的物业,一种是大面积租赁外面的物业,改造完成后再统一对外出租。
上海区域的业务创新背后,是碧桂园集团“种子计划”的落地。作为培育新业务的战略,“种子计划”倡导积极尝试创新型业务,一线城市上海首当其冲。“围绕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集团在创新业务形态上有提出三大板块:大健康、大教育和大物业,这三大板块我们都在积极尝试,多元化试水。”高斌解释说。“我经常和团队讲,我们上海区域和集团的其他常规区域相比较,最大的意义不是和他们拼规模、周转速度和利润,我们最大的价值在于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中像这种新业态的尝试,就是对我们原有的商业模式的一种探索。”
一线架构调整
在尝试多元化业务之外,碧桂园一线事业的另外一个突出变化是管理架构的调整。
早在2014年,主打三四线市场的碧桂园就提出了新的投资战略——巩固三四线,拥抱一二线。
2015年1月6日,沪苏区域成立,主打上海、江苏市场,并将总部搬到了上海,定下了必须进驻上海的目标。此后,沪苏区域开始在上海土地市场找地。彼时,碧桂园方面对外表示,已经成立高端品牌开发管理团队,策划研究一线城市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等,同时,内部的战略也发生了细微变化,“环抱一二线”变成更直接的“进驻一线”。
当时,朱荣斌亲自组建了一个一线开发拓展团队,在北上广深寻找适合开发的地块。
在碧桂园工作10年的高斌正是在那时被委以重任,负责沪苏区域的土地投资拓展。当年的4月29日,碧桂园以6.08亿元的总价夺得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02-05地块,这也是碧桂园在一线城市的第一站。
随后,2015年7月,碧桂园正式宣布成立一线城市事业部,下辖北上广深四个区域。一线城市事业部拥有相对独立管理权限,在集团董事局主席、副主席和总裁领导下,由原集团联席总裁朱荣斌直接统领。
显然,杨国强对一线事业部寄予厚望。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朱荣斌对包括经济观察报在内的媒体透露,杨国强对一线事业没有制定更量化的一线拓展指标,要求是尽快做大,“老板(杨国强)有天开玩笑对我说,你只做一两百亿对不起你这个联席总裁的位子。”
共2页 [1] [2] 下一页
碧桂园为何前4月冲刺2000亿?莫斌称因预见政策加码
争夺印度房地产大蛋糕 万达、碧桂园、复星已启程
碧桂园加速奔跑 4个月拿下2000亿怎么做到的?
碧桂园前CFO吴建斌加入阳光城 分管财务与证券
碧桂园宣布执董朱荣斌辞任 其带领的一线事业部解散
搜索更多: 碧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