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点分析
《北京商报》引用中怡康品牌中心总经理左延鹊的话称,此次小米率先向乐视发难,既是为了截流乐视“4·14”生态电商节,同时也体现了彩电行业当前的竞争态势,洗牌在即,各品牌都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和压力。
同时引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的观点称,低价策略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关。与乐视不同,小米、看尚等很多互联网电视品牌本身规模尚未取得较大突破,规模追求仍是第一目的,而低价是提升规模的最有效策略。
界面通过对此次小米单挑乐视之举的分析,认为互联网电视品牌淘汰赛提前打响。
“乐视药完”这组公开挑衅式海报,以及四款主打电视产品直接对标过去几年的互联网电视领军品牌乐视,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虽然格调很低,而且涉嫌不正当竞争,但是却符合当前整个互联网电视竞争的亚文化,那就是永远踩在对手的肩膀上、问对手要销量,而不是问市场要增长、问用户要口碑。从米粉节引爆时间来看,抢在乐视4·14生态节引爆,就是一出典型的在乐视电视的“虎口”夺食。
舆情点评
2015年至2017年,在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小米和乐视相恨相杀,口水战不断升级。一家是互联网粉丝经济的创造者、互联网电视的参与者;一家是互联网电视行业曾经的领头羊、生态大屏的开创者。强强厮杀,引来一众看客唏嘘不已。
借助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新微邦”搜索发现,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与“小米乐视口水战”相关的新闻报道量为3137篇。其间,既有乐视“撕”小米,也有小米“怼”乐视。
无论乐视还是小米,都出现过引爆舆论的关键事件。例如,2015年,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列举小米在视频内容方面的领先优势,乐视则在微博上称小米的内容是“松散的联盟”,小米副总裁王川反击称,乐视电视存在涉嫌违规播出、内容单薄、捆绑年费三大问题。2017年,小米电视将“对抗营销”发挥到极致,公开将矛头直指乐视电视,通过一组米粉节宣传海报,暗指以低于成本定价的乐视电视,“要完了”。
诸如此类口水战,频频经媒体曝出,并经互联网新媒体放大效应,小米和乐视已然成为互联网电视品牌中的两个“小丑”。
此次在乐视4·14电商节期间,《北京商报》一篇由小米“挤兑”乐视的营销策略反思互联网电视品牌应该低价抢市场还是提供高价值产品的报道,再次将小米和乐视口水战舆论热点引爆。
加之乐视电视相关负责人此次并未露面,就乐视电视的未来发展作出回应,且因前段时间乐视集团所曝出来的资金链危机,让乐视和小米的口水战再次回到舆论高位。
乐视电视自去年遭遇整体资金链紧张的影响后,其在市场上一直有掣肘,断货、缺货风险时刻存在,以致销量直线收缩,不论线上线下,乐视电视在过去几个月中一直处在盘整中,这让同行小米电视看到了“直线超车”的机会,同时借助米粉节、乐视电商节的话题引爆,挑战乐视似乎事半功倍。
但小米发起的这场口水战,在看客眼里,或许只是发生在资本层面高唱着“生态”的故事。不论乐视,还是小米,一直喊颠覆,却从未颠覆,这是互联网电视品牌与传统电视品牌竞争的真实写照。以业绩为例,小米、乐视等所谓新潮的互联网电视,二者规模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与传统巨头,如海信等,相提并论。
而对于小米和乐视来说,这场口水战不能仅满足“口腹之欲”,更应该反思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若纯粹拼价格、讲生态,无视盈利,这样的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在资本断粮之后,又该如何生存?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文丽娟 共2页 上一页 [1] [2] 退一赔三!小米电视2虚假宣传被法院判定欺诈 智能手机竞争进入第二波 华为中兴小米动作频频 乐视小米再打口水战 康佳老人周彬出任总裁:面对乐视小米搅局 难化蛹成蝶 手机销售渠道加速分化 小米押注线下自营 搜索更多: 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