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的“二当家”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近期可谓是动作不断。
4月5日,一封93个字的感谢信在白酒界的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引发热论。
发出这封感谢信的是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和五粮液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刘中国。
“展望未来,五粮液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十三五’期间将跨越千亿台阶和打造两个百亿平台。”感谢信中,除了表达对经销商长期支持的感谢,李曙光和刘中国共同表示,“我们真诚地期望,继续与您携手共进,秉承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强化品牌建设与核心价值追求,共同构建新常态下新的战略合作关系,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这封信是给五粮液全体经销商的,这也是五粮液新掌门人李曙光上任以来的首次发声,可谓意义非凡。”食品行业专家朱丹蓬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李曙光,五粮液刚刚挂帅的新掌舵人。
3月23日,五粮液集团公司召开干部大会,正式宣布李曙光任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自此,五粮液告别“唐桥时代”,迎来“李曙光时代”。
“‘李曙光时代’开启,到底能为五粮液带来怎样的改变,其实业内是十分期待的。”朱丹蓬说。
洋河的紧逼
然而,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却表示,当下的五粮液在行业中的局势却是不容乐观的。
“茅台、五粮液、洋河一直是我国白酒行业的一线品牌,三者合称‘茅五洋’,但是近几年随着洋河股份的迅猛发展,‘茅五洋’大有变成‘茅洋五’的趋势。”中研普华研究员覃崇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十年前,五粮液风光无限,作为白酒浓香型老大的它与白酒酱香型老大茅台不分伯仲,甚至略好于茅台;而洋河股份则更是与五粮液相去甚远。”朱丹蓬介绍,“但是,十年光景过去,茅台不仅赶超五粮液,更是将五粮液远远甩在了后面;同时,洋河股份则锐意进取,大有赶超五粮液之势。”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了3家企业在2007年的业绩情况。
茅台财报显示,2007年营业收入为72.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亿元;五粮液财报显示,2007年营业收入为73.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69亿元;洋河的招股书显示,2007年营业收入为17.62亿元,净利润为3.75亿元。
3家企业的业绩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时,五粮液在营业收入上略强于茅台,甚至是洋河四倍有余。
那么,十年之后的今天,茅台、五粮液、洋河3家白酒企业的业绩情况又是怎样表现呢?
茅台财报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98.56亿元,同比增长19.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5亿元,同比增长7.4%;五粮液财报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45.44亿元,同比增长1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85亿元,同比增长9.8%;洋河股份财报显示,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71.93亿元,同比增长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13亿元,同比增长8.34%。
如果以最新的2016年业绩来对比,在营业收入方面,五粮液比茅台少153.12亿元,相差38.42%;五粮液比洋河股份多73.51亿元,多42.76%。在利润方面,五粮液比茅台少98.65亿元,尚不及茅台的一半;五粮液比洋河股份多9.72亿元,多16.72%。
“无论从营业收入还有净利润来看,向上,茅台都一骑绝尘,五粮液难望其项背;向下,洋河股份步步紧逼,兵临城下,五粮液 ‘白酒二哥’的位置岌岌可危。”覃崇说。
内忧和外患
十年之间,五粮液缘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造成目前五粮液尴尬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是3家公司在近几年发展战略上表现不同。”覃崇说。
覃崇解释,茅台一直是白酒中的典范,主打高端品牌,控制产量,稳定价格,保证了企业及品牌的价值;洋河则锐意进取,深耕市场,在200元左右价格的段位占据了主要的市场。“而对于五粮液来说,这些年一直以来都是以追赶茅台为主要目标,为了占据市场,不断推出新品牌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短期来看,增加了消费量;但是从长期看,却是模糊了消费者对五粮液主打品牌的概念,无形中会降低公司及其品牌的价值。”
朱丹蓬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五粮液换帅背后:面临“保二追一”挑战 与茅台差距扩大
五粮液2016年营收净利双增
后“唐桥时代”五粮液“曙光”何在 洋河强势追击
五粮液失地精英群体消费 和茅台差量级李曙光难追
五粮液股价被低估下提市值管理 混改正待批文
搜索更多: 五粮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