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样年而言,2016年并非是轻松的一年。
在地产全行业高歌猛进并出现个别企业销售规模突破3000亿天花板之际,花样年的规模岿然不动,钉在122.06亿元的成绩上,只比年度销售目标高出1.7%。同时,因人民币贬值而导致的汇兑损失高达6.66亿元,公司利润比2015年减少了3.39亿元至10.64亿元。
花样年也有反思。董事会主席兼总裁潘军宣布,2017年开始,花样年将启动第二次业务转型,重视地产开发业务,轻重并举。潘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2017年将推行跟投机制,调动员工拿地积极性,今年销售目标是150亿元。
在地产行业之外,花样年的业务蓝图扩散,有意围猎社区金融、文旅、养老、教育等多元化业务。2016年,花样年的营收结构有所优化。公司109.2亿元的总营收中,轻资产服务的占比提高至23%,同比增加近6成,成为集团稳定的利润奶牛,弥补地产规模的不足。
轻重并举的产业模式有可能让公司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站得更稳,也有可能导致资源分散,缺乏明星业务。潘军说,“关键是要打通,发挥各个业务板块的协同作用。”
轻重并举模式的价值兑现能力依然待证,资本市场已率先有了态度。2017年3月20日,花样年发布2016年度财报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截止收盘,花样年每股微跌0.8%至1.24港元,表现平稳。而在此之前,从2016年12月开始,花样年股价已维持了3个月的持续性上涨。
重拾房地产业务
2012年,花样年开启了为期五年(2012-2016年)的第一次业务转型,从重资产的房地产开发商向轻资产转型。尽管如此,房地产开发,依然是花样年绕不过的关卡。
近年来,花样年对公司规模表现淡然,潘军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的时候透露,3年前甚至考虑到去地产化。但世异时移。潘军说:“我们分析过,房地产业务依然具有高速的成长性,不会去地产化。”
花样年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全年销售金额为122.06亿元,完成了销售目标(120亿元)的101.7%,销售贡献主要来自武汉、成都、桂林、苏州等13个城市,其中成渝地区贡献了31.5%的销售业绩,占据最大份额。
规模不大,盘子偏小,去年一年,花样年仅有7个项目动工开发,规划总建面为50.5万平方米;共有17个项目竣工,合计总建面为125.4万平方米。
截止至2016年年末,花样年土储为1538万平方米,而2016年花样年全年的销售面积为132.5万平方米。
尽管2016年销售金额同比增加8.3%,但与行业对比,这个增速是可怕的。同是2016年,恒大(03333.HK)等房企销售额已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85%。
花样年反思规模上的失落,并也设法扩大规模,实现业务增量。2017年,花样年一方面加强在回报丰厚的一二线的拿地行为,一方面通过小股操盘发展在六线城市的地产业务。
潘军告诉第一财经,近半年来调控政策密集,一二线城市尽管利润相对较高,但同样风险也高。而六线地价便宜,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支持下,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的小股操盘模式,六线城市将作为地产业务的另一个发力点。“在拿地开发上,花样年会坚持一二线和五六线并举。”
在第一次转型阶段,花样年在70%的精力和资源都投放在轻资产业务的布局和运营上,给房地产业务的目标是保持量的稳定。这种战略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拿地偏少,规模增速低。并且,错失土地增值的红利期,记者注意到,花样年2016年的土地发展投资收入由2015年的0.672亿元骤降至2016年的0.057亿元。
花样年悔过之意甚浓。潘军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从2017年到2020年,花样年将依托社区服务,进行第二次转型,轻重并举,产融结合。”
2017年,花样年的销售目标是150亿元,相比2016年,增速是25%。潘军的计划是,在一二线城市实现一百亿,其他城市实现50亿元。潘军依然看多一线城市房价,尤其是深圳,他判断,深圳房价还会大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花样年资产转型面临多重难题 南京项目交接起风波 南京万达与花样年物业交接“内斗” 20小时和解 花样年接管万达物业不顺:员工持械互殴惊动特警 花样年潘军:收购万达物业对花样年有决定性作用 花样年20亿收购万达物业 子公司将躺着赚钱? 搜索更多: 花样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