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最后几天,银泰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的沈国军在银泰中心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这里对沈国军而言意义非凡,在他的描述中银泰中心的落成和他当年辞职下海、银泰高速发展、上市的意义不相上下。“经商重点是判断未来、排兵布阵、把握最好的商机,这是最重要的。“当年拿下这个地块对于沈国军而言,也是对商业机遇的一种把握,在他看来命运的机遇和交往的人一样不必太多,能把握住最重要。银泰中心也是他“把握了一点点。”
采访的前一天沈国军还出现在北京浙江企业商会的2016年年会,作为全球浙商总会执行会长、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会长发表了讲话。这是他十几年后又一次担任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会长,多次接到商会邀请的他其实一直都很忙,但仍然接下会长的重担,是他觉得要珍惜别人的信任和托付,用公益的心态为大家付出也是一种荣幸。“敏行讷言”是外界对他一贯的形容,但这一天的他却是围绕浙商的精神与发展娓娓道来,甚至超出了原定时间。
“这也是一种认可,是对人品、人缘的肯定。”这种对人、对命运和机遇的珍惜始终贯穿在沈国军的为人处世之中,或许与小时候经历的人情冷暖不无关系,沈家兄妹在经历了父母先后离世、家境败落的磨难之后更明白雪中送炭的温暖,成就了他隐忍的性格,但也一直铭记父母言传身教的正直、自律、勤劳、善良。
领导者的气质决定这家企业的调性,沈国军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商业零售起家成就了涵盖商业零售、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农旅发展、产城运营、金融与投资等领域的银泰帝国,银泰自身也随着沈国军的思考在不断调整主业和方向。
2017年是银泰的二十周年,沈国军回顾过去,把银泰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前五年为第一个阶段,是创业打基础的阶段,白手起家非常辛苦;中间的十年是第二个阶段,是多元化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阶段;最近五年则是不断转型整合的阶段,无论是菜鸟、还是浙江网商银行,都是新的尝试。
而放眼未来,在沈国军的规划中,下一个二十年里银泰的业务形态将不再是现有的六大板块,可能会更聚焦——“新实业、新投资、新金融”。
隐忍的少年
四十年前的冬天远比现在更寒冷,在浙江省奉化市栖凤村的海边一位母亲在带着几个孩子捡海带,这一天是除夕,但并不能成为这家人庆祝的理由——他们还在为生计发愁。
年龄最大的孩子走上岸边冲洗脚上的污泥,骤然发现双脚已经被冰划破,布满流血的伤口,可他没觉得疼——双脚早就被冰冷的海水冻得失去知觉了,又或者这种寒冷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个孩子就是十四岁的沈国军。“南方的冬天特别冷,木头房子木头门,窗户上贴纸破了没有钱贴新的,刮风时雨雪可以直接飘进屋内,手上脚上都是烂掉的冻疮……”沈国军口中的冬天寒风刺骨,这一切是从那个冬天开始的。
家境的骤变让人措手不及。在沈国军的记忆中,父亲是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他在荒山上开垦了农田种了许多瓜果蔬菜;还在生产队带领村民搞养殖、跑运输;如果遇到台风肆虐他还招呼那些家里被淹了的乡亲们来自己家里吃住,邻里关系融洽。但一次意外的车祸把这一切都打破了——有钱有势的亲戚都对这个没了“顶梁柱”的家避之不及,家里再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吃不饱穿不暖成了生活的常态。“当时因为年纪小,我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觉得好像这不可能是真实的,也不太相信这么回事,一抱他,一摸他,人还是暖的。我亲戚开始哭了,当时我自己极为悲痛,我们俩就在那里哭。最后其他人就把我们拉开,我就又坐了手扶拖拉机半夜回老家去了,好几个小时,这也是我第一次进县城。”往事历历在目,少年沈国军无忧无虑的生活画上了句号。
“从此以后我们家里整个就乱套了。”沈国军记忆中,父亲走了以后,家里没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所有的压力都落在母亲身上。
养育四个儿女、扛起整个家庭的生计,对于一个渔村家庭主妇而言辛酸艰难程度难以言表。沈国军的母亲选择在村口开一家早餐店,每天凌晨两点起床,下午三四点才回家。但辛劳并没有换来等同的回报——农村人更习惯在家吃早饭,这种生意显然惨淡不好做。母亲每天回家后站都站不稳,从口袋中掏出一把零钱的画面和她快速衰老的身体和容颜,深深刻在沈国军的记忆中,画面一生难以忘却。
“自此以后我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改变了,性格也改变了,想法也改变了,人也觉得突然之间长大了。”沈国军再也不能放学后回家扔下板凳跑去海边放肆地玩耍。家境变故之后,海边成了沈家生计来源的一部分,沈国军和弟弟妹妹要在放学以后去海边捉虾蟹、捕鱼,然后去集市上卖掉换点零钱。
但生活的转机还远远没有到来——生活的不堪压垮了母亲。五年之后,劳累的母亲查出得了胃癌,尽管沈家兄妹凑钱给她做了手术,但恶劣的生活条件让母亲病情持续恶化,第二年就离开了这个家。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的性格就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母亲去世的时候我这辈子的眼泪也都流干了。”家境变故磨练了沈国军看清了人情冷暖,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经历了才知道什么叫患难与共、风雨同舟。他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变成了隐忍的少年。与此同时父母言传身教的勤劳正直也烙印在他身上,直到后来工作、经商,始终如一——在银行工作的时候虽然工作优秀,但为人简单、说话直接经常遭到他人的不理解;经商后很多了解他的朋友甚至送给他一个“纪委书记”的称号,也是源于他的真实不虚、为人做事公正。
“赔点钱就赔点钱以后再去挣回来;如果闹矛盾就坐下来聊聊,吃亏一点就吃亏一点。我从来不愿意跟人家去争什么。”沈国军坦言少年的经历让他对很多事情都看开了,“再也没有像失去双亲那次一样的伤心过,以后碰到诸多困难挫折等对我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也正是因为沈国军的淡然,银泰的企业发展一直没有什么风波,一路发展壮大但并没有因为什么负面消息引起密集的关注。反倒是少有的“争斗”让银泰更广为人知——银泰与武汉国资委的鄂武商控股权大战,让银泰集团在资本市场一举成名,但结局却是银泰因邀请而来投资却反被“狙击”。谈起往事,沈国军表示当年投资的七八亿元让银泰至今仍是鄂武商第二大股东,对于今天的沈国军而言,这些经历已经不算什么,何况这笔投资还是有价值的,同时,沈国军因此还收获了更多关于处理商业关系的经验。
商业的嗅觉
沈国军在母亲的坚持下成了家里唯一一个坚持上学的孩子,这对于今天他的成就而言至关重要。
大学毕业后,沈国军被分配到银行工作。由于工作出色,1992年出任银行系统一家下属企业的副总经理,开始涉足企业管理。正是这些资本市场和企业管理的从业经历,为他后续的“银泰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他的商业天赋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大学期间,他和同学卖苗圃赚了一万多块钱、做胶合板外贸生意挣了人生第一个一百万。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财富。沈国军觉得这些钱可以让他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不再受制于生活的不安全感,沈国军在银行努力工作,他是当时系统内最年轻的高级经济师,也是表现好提拔快的年轻干部,在当年算是“金饭碗”。
稳定的生活在沈国军35岁的时候暂停了一下,这时他已经做到高管,但“一眼看到老”的感悟让他毅然“下海”创立了中国银泰投资公司,做起了房地产投资等业务。但这个时间并不是很好——1997-1998正是亚洲金融风暴肆虐的时候。正因为如此,沈国军接的两个写字楼和一个商业地产的项目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写字楼卖出去,剩下一座商业地产项目是怎么也找不到人接手了,大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各家企业都资金紧张,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找不到人就自己来做。”沈国军下定决心自己来啃这块硬骨头,他投资成立了“银泰百货有限公司”,并考虑到台湾、日本等和大陆的消费生态相近,特意高薪聘请了专业的管理团队。事实证明了沈国军的决策是对的——1998年开业的银泰百货杭州武林店陆续斩获了“坪效第一”、“销售第一”、“人均销售第一”、“纳税第一”、“盈利第一”等等美誉,并在此后赶上了百货业的“黄金十年”实现了快速发展,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场噩梦,但对沈国军而言恰恰是一个机遇。北京的银泰中心地块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他收入囊中的,经过十年锻造成为北京地标级建筑。
在杭州踏入百货零售领域开启了银泰百货集团的征程,在北京长安街上,当年北京市民企唯一的重大项目——249.9米的银泰中心寄托了沈国军对事业定位的高度。这座没有纳入银泰上市资产的建筑对于沈国军而言别有意义:这是唯一一个他自始至终亲自跟进的项目,从设计建造到经营招商都是定位高端,并且斩获数个国际大奖,数倍于周围商业地产的价格足以证明他的价值。而且银泰中心至今仍每年数千万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升级以保持品质。“掌握机遇”并且“追求极致”这一点,沈国军在银泰中心的项目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共2页 [1] [2] 下一页
王如晨:银泰私有化,一块效益最大化的试验田
马云26亿美元豪赌银泰:能颠覆传统零售吗?
177亿私有化银泰商业 “空军”阿里着陆新零售
阿里购置新零售试验田 欲私有化银泰商业
马云沈国军唱双簧?银泰私有化背后的新零售难题
搜索更多: 银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