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电商迅速崛起,但百丽并没有意识到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加上人工成本的影响,百丽引以为傲的分销模式已经逐渐失去优势。
曾经占据商场鞋类专柜“半壁江山”的中国最大的本土企业百丽国际似乎陷入了净利持续下滑的泥潭,上世纪90年代靠建立自有鞋类产品的品牌及零售网络,百丽国际用十多年时间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上市后市值一度超过了1500亿港元,但近两年来其业绩不断下滑使百丽国际曾经的光环暗淡了下来。
辉煌不再
百丽集团连续11个季度鞋类业务销售额下滑。
近日,百丽国际发布的2016/2017财政年度第三季度国内零售营运数据显示,该集团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13.4%,虽然运动、服饰业务同店销售增长4.6%,但仍然难以抵挡鞋类业务的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百丽集团在国内共设20630间归属于百丽集团直接经营管理的零售店铺。其中13145间为鞋类店铺,7485间为运动、服饰店铺。
而根据其10月发布的上半年度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百丽集团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销售收入增长0.9%至195.26亿元,同比增长0.9%,增长速度创了上市以来最低点,归属净利润则同比暴跌至17.33亿元,跌幅近20%。
业绩的持续低迷使得百丽集团遭遇尴尬的“关店狂潮”。根据其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仅今年6月至8月,百丽集团在内地减少了276家门店,平均每天关店3家,而早在2011年,百丽集团的“日开2间店”曾名噪一时。
据悉,百丽集团主要有两大业务,一是鞋类业务,一是运动、服饰业务。其中鞋类业务方面,基本上是自营或代理的品牌,而运动、服饰业务则以经销代理为主,包括一线运动品牌Nike、Adidas,二线运动品牌PUMA、Converse,以及服装品牌Moussy、SLY等。第三财季期内,鞋类业务的同店销售持续下降,运动、服饰业务的同店销售则稳步增长。在百丽此前发布的公告中,将其鞋类品牌业绩独自下滑的原因解释为消费情绪的持续低迷对鞋类业务形成实质性的制约。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情况,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期。
百丽2015/2016财报显示,其鞋类业务销售额较上年减少8.5%至210.74亿元,运动、服饰业务销售额增长16.2%至197.16亿元;鞋类业务收入占总体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1.7%,与上一财年的57.6%相比,比重再次下降。迄今为止,连续11个季度的鞋类业务销售额下滑,不仅宣告了这家在中国鞋履市场的称霸时代已经终结,也表明百丽开始深陷困境。
面对这样的困境,百丽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从去年就开始默默着手转型,但从今年已公布的三个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这似乎并没有阻止它净利润持续快速下滑的趋势。 共2页 [1] [2] 下一页 百丽平均每天至少关2家店 第三财季销售继续恶化 百丽双11单店销售目标7500万 最大改变在货品 老鞋企的忧伤:达芙妮净关店1562家亏损4.3亿 百丽网点剧减 百丽 王者的退败 鞋王百丽净利下滑20% 两万门店跟进关店潮 搜索更多: 百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