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资料图片
近日,太极集团和食药监总局杠上了。
事件的导火索是国家食药监总局日前发布的29批次药品不合格通报,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401003的小儿咳喘灵颗粒因“性状”不合格被通报。对此,太极集团公告称,靠肉眼来检验的标准不完全客观,主观色差可能性很大。
与此同时,这家西南药业巨头自12月以来股价接连下挫。截至12月8日收盘,太极集团的股价从12月1日的收盘价20.25元,下跌至18.92元。
行业人士认为,对多年来业绩持续低迷的太极集团来说,产品登“黑榜”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求证此事对太极集团的影响,《国际金融报》记者多次联系太极集团董秘蒋茜,但截至发稿,未获得相关回应。
有无问题光说没用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公告,太极集团旗下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401003批次的小儿咳喘灵颗粒因性状不合格上榜。据《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四册规定,该批次产品标准规定为“黄棕色颗粒”,但检验结果为“黄棕色和深棕色混合颗粒”。
对此,太极集团解释称,由于中成药生产相当于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原料每年都会因为气候不同出现药材质量差异,也就会导致中成药颜色的细微差异,而且“黄棕色和深棕色混合的颗粒”这批药品部分药材的质量可能要好一点。
太极集团更是“隔空喊话”食药监局:这种靠肉眼来检验的标准是不完全客观的,主管色差的可能性很大。
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产品检测过程中样品抽样、样品处理、样品检测以及最后的检测结果都是严格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进行的。
事实上,产品质量遭质疑,对于太极集团来说并非首次。
比如之前让公司元气大伤的“曲美召回事件”。太极集团生产过一批曲美减肥胶囊,但食药监局在检测中发现,该减肥药含有西布曲明,而西布曲明是提高心血管及中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潜在因素。
随后,太极集团主动召回曲美减肥胶囊,但在赔偿方面只字未提。
今年5月,太极集团旗下重庆中药二厂的橘红丸被指检出较高硫磺含量;去年3月,旗下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被检出水分问题;而在此之前,其旗下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清热解毒口服液因PH值被判“不合格”。
对于频发的质量问题,太极的应对之策大多是指责检查方法不当、流通环节有问题等。
而食药监人士公开表示,一般情况下,食品药品检验所判定一款药品不合格,都要经过多轮复审、内部检验人员交叉评判等流程,而且在国家发布公告前,企业若认为判定不合理,可以申请仲裁。
对于企业和食药监局的各执一词,中消协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邱宝昌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种质疑属于鉴定的问题,国家机关因职权进行送检、检查,公信力很高,企业、商家如果没有可信的证据就要认可国家的鉴定,因为一般国家机关的鉴定都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依据法规对市场进行监管。
“商家、企业如果认为相关部门的检测违反了法律程序,可以提出复检,也可以提出行政复议,这都是企业的权利,但不是企业说自己没问题就没问题。”邱宝昌说,商家、企业应该正确对待国家的检测和监督,比如可通过协商、说明事实,拿出让人信服的检测报告。 共2页 [1] [2] 下一页 太极集团“质量门”频发或引信任危机 债台高筑业绩承压 太极集团质疑“靠眼检验”续:食药监总局称按规检测 太极集团核心产品再登黑榜 太极水炒作换不来销量 太极集团跟食药监总局杠上了: 肉眼检验可判产品不合格? 太极集团质疑国家食药监总局检验标准不客观 搜索更多: 太极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