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证实,海正辉瑞或正处于“离婚”前期,在去年以来业绩大幅下降的压力下,辉瑞方面正考虑撤资,清算离场。
“业内很多人都已听说这一事宜,分手形式将是辉瑞方面撤资,海正辉瑞今后或将吸收成为海正药业的一个事业部门或是子公司。目前,辉瑞已向不少咨询公司咨询相关事宜,开始清算离场价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
这一消息尚未得到海正辉瑞的正式宣布,员工尚不知情,第一财经记者就此询问海正药业(600267.SH)证券事务部,对方回应对于此事尚不清楚,目前海正方面也尚无变动计划;而海正辉瑞对此回应尚不知情,运营一切正常;辉瑞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默沙东就已宣布退出此前与先声药业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先声默沙东,而德国拜耳集团对滇红药业的整体收购财务表现亦不尽如人意。
如此,中外药企合资之后步履蹒跚似乎成了普遍的走向。
“跨国婚姻”貌合神离
上述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双边的业务和期望值现在都未达标,因此导致海正辉瑞双边母公司在中国区的盈利利润都受到了影响。”
据他透露,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此前辉瑞在中国区的布局主要聚焦在大医院、大产品上,辉瑞方面希望通过海正辉瑞来承载起辉瑞在中国广阔市场的布局,“一些利润较低的药物通过合规途径销售成本会很高,因此希望借由本土药企‘灰色渠道’的销售方式来打开低价药市场。”该业内人士透露。
事实上,早在成立之时,辉瑞中国区总裁吴晓滨就曾表示,合资公司与辉瑞母公司产品线不会产生重叠和同业竞争,主要针对占据中国70%市场份额的仿制药。但这一规划与海正药业对合资公司的期待实际有所出入,众所周知,海正辉瑞一直被海正药业定位为公司从原料药企业到制剂企业转型的重要平台,海正药业将大部分的制剂业务也都陆续转移到了合资公司。可以说,海正药业并不满足于辉瑞对合资公司定义的国内市场仿制药销售的角色。
“当时海正有多余的钱和产能,也需要新的产品注入,它们希望通过合资拿到辉瑞的制药工艺,并且希望通过合作,借辉瑞的力量打开海外市场,但这些预期现在都没能达成。”以上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2015年9月1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海正药业下属台州工厂发出原料药进口警示函,其中要求,自该警示函出具之日起至整改获得FDA确认期间,在海正药业台州工厂现有准许进入美国市场的29个原料药品种中,阿卡波糖等15个原料药品种将暂时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尽管事出偶然,但该事件从侧面说明海正辉瑞彼时尚未能承载海正药业出走海外的重任。与此同时,根据当时媒体报道,海正辉瑞内部也已出现了巨大的矛盾和分歧,海正辉瑞原研产品“特治星”供货不足就是一个重大信号。
药企“混血富二代”遇阻
“2015年以前,中国药品市场复合增速普遍超过20%,外资药企更快,在这样好的大环境下,很多问题都会被掩盖。但是当中国医药市场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在2013年GSK事件后,行业合规检查趋严,行业增速普遍下降,企业利润率下降,很多合资的问题就被暴露了出来。”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公司总监陈书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公开数据,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平均利润增长幅度为23.5%,但到了2014年利润增幅锐降为12.09%,2015年也仅为12.87%。
在这一大背景下,同样成立于2012年9月的先声默沙东在合作不到3年的时间内便宣告解散。
“在那次的合作中,默沙东看中的是先声的基层销售网络,想借用先声的分销渠道、药店资源及政府关系等,把高端的医药产品推广至中国基层市场。但先声看中的是默沙东的品牌效应,希望能向高端的药品市场进发。一个看中基层,一个看中高端,二者的出发点可以说从一开始就不同。”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合资公司后来的实际运营中,由于药价下行,先声的利润一再压缩,最终导致了合作的终止。”
无独有偶,德国拜耳在2014年以36亿全盘收购滇虹药业后,双方预期的并购红利也并未出现。
“拜耳收购滇红的初心是想成为中国市场OTC领域的NO.1,但这一目标现在已经难以实现。”一位接近此次并购的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拜耳并购滇红后,不仅人员流失严重,滇红药业的利润率也不尽如前。 共2页 [1] [2] 下一页 海正辉瑞被曝或将“离婚” 海外药企本土化步履蹒跚 辉瑞150亿收购业务难消化 时隔一年仅10亿卖掉 葛兰素史克与辉瑞砸5000万美元投整合素新创公司 京东企业购加快医药行业布局 海正辉瑞勇尝电商采购新模式 克唑替尼适用范围再次扩大 辉瑞为中国患者带来福音 搜索更多: 辉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