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位入驻拼多多平台的商家反映,其账户货款被平台冻结、无法提现;而“拼多多”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商家涉嫌售假、刷单套券等
配图
专注于拼团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自2015年9月上线至今,拿到了用户数过1亿人、月GMV破10亿元的佳绩。不过,在这些“骄人”纪录的背后,“拼多多”平台入驻商家对其的投诉,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近日,有多位入驻“拼多多”平台的商家反映,其账户货款被平台冻结、无法提现;而拼多多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商家涉嫌售假、刷单套券等行为而被冻结。
10月13日,法治周末记者加入“‘拼多多’商家维权”QQ群,群介绍显示“建群目的是希望拿回商家的货款”。法治周末记者看到,群中共有用户180余人。据该群的管理员估算,群内商家被“拼多多”冻结的资金达上千万元。
被疑“售假”“套券”商家遭遇货款冻结
“最近一次,我准备将货款提现时,一直无法完成,咨询平台工作人员后才得知账户货款已被冻结,原因是我店里的一款面膜被疑为假货。”入驻“拼多多”平台两个多月的海淘美妆商家邹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九月下旬,其账户货款被冻结,至今未得到解决。
怎么会被判定为假货?感到不解的邹先生被告知,是平台工作人员通过“神买”项目抽检到他的店铺,发现其面膜产品与“正品”相比,存在香味、包装不一的情况,故涉嫌售假,需要向“拼多多”提交相关证据才能解冻账户。
“我把购买这款产品时的购物小票和往返韩国的证明全部提交到平台,工作人员却说这只能证明我曾经购买过此正品商品,不能证明是现在购买的。”邹先生表示。
9月21日,邹先生又将自己留存的诸多购物小票等证明整理好,联合其他经历相似的商家一起来到“拼多多”的经营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而工作人员一句“韩文看不懂,需让品牌方邮箱向平台发送产品授权证明”,邹先生称他哭笑不得。
“老实说,入驻‘拼多多’平台的基本都是中小型商家,进货渠道通常是代购、免税店等形式,要与品牌方取得联系实在太难了。”邹先生说。
平台认为售假,可商家为什么从来没有收到过买家申请退货的通知?如果平台工作人员认定商家涉嫌售假,平台是否能够提供出品牌方的盖章证据?一时间,“无力”提供证据的商家不满声四起。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部分被冻结货款的商家,原因是涉嫌刷单套券。宠物商家魏勇(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利用刷单提高销量的手段,大家都懂。”不同的是,魏勇在刷单时,利用了平台发放给用户10元、20元等金额的优惠券。对此,魏勇有自己的看法:“平台会向所有用户发放优惠券,商家也是平台用户、也会在平台购买产品;而平台对优惠券的使用并无明确规定,也未限制商家如何使用。”
魏勇告诉记者,“拼多多”是拼团模式,至少要有两位买家才能组成拼团,有时只有一个买家下单时,为了不流失该订单,商家便会充当买家的身份购买这款产品,促成拼团成立;在商家下单拼团时,账户里的优惠券就自动使用了。
一直到账户货款被冻结,魏勇才知道这样的行为要面临“大处罚”——“拼多多”平台判定魏勇在9月份期间共涉嫌套券4164元,按照平台十倍罚款的规定,需被罚金额为41640元。
“可我不服的是,我并没有使用过这么多优惠券,平台判定的数额基本包含了我开店以来所有用户使用过的优惠券,而这其中包含了真实用户使用的数量,我自己最多使用了两千多元。”魏勇已经按照平台要求,将自己的交易纪录、自己冒充买家使用的名称全部提交给平台,向平台提起申诉。
举证问题平台、商家各执一词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多位商家已经以“拼多多”平台非法冻结商家货款为由,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拼多多”平台告上法庭。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对于商家的投诉情况,法治周末记者采访了“拼多多”平台相关负责人。10月17日,该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现“拼多多”平台入驻商家有四万多家,目前被冻结货款的账户不足百家,“公司对资金的冻结是非常谨慎的,每一笔冻结都有消费者一定数量的投诉或品牌方的举报,才会进入审查、冻结程序”。 共2页 [1] [2] 下一页 网购平台“拼多多”先让商户刷单后冻结货款? 腾讯应用宝发布“星APP”9月榜 拼多多跻身榜单 拼多多商城账户被冻结货款被强扣 涉商家超200家 多商家投诉“拼多多”:涉嫌怂恿商户刷单 寻求1+1>2 拼好货并购拼多多 搜索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