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网讯:每天赋闲在家,这是陈林现在的生活状态。他自嘲为“正协”(正在家中休息)委员。自从4月6日,天润发展尿素生产线停产以后,职工大院里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正协”委员。
天润发展前身为1967年成立的岳阳化肥厂,主营尿素、复合肥等生产销售。1988年,公司更名为岳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定名为天润发展。公司从1997年就开始积极进行上市准备,经过长达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7年成功上市。
不过,上市的成功似乎并未带来美好前景。上市后仅两年时间,业绩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公司便开始在收购与卖壳之间纠结周旋。几经波折,终于在今年下半年卖壳成功。
陈林对于天润发展的曲折历程并不感到吃惊,业绩下滑、收购卖壳似乎早在意料之中。最让他感到吃惊的是,2007年2月8日,天润发展竟然可以成功登陆中小创业板。
涉嫌欺诈上市
“天润发展这样的公司竟然都可以上市?”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然而,天润发展就是在这一片质疑声中成功登陆,IPO时蹊跷的两个月停产也丝毫不妨碍其进程。
在其《招股说明书》上显示,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6亿、3.28亿和3.54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2614万元、2151万元、2670万元。然而,上市后三年,2007年至200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334万元、458万元、-7148万元。上市前后四年的净利润高度稳定,但上市后第二年业绩就出现大幅下滑。早有专家称,天润发展上市的业绩存在可疑之处。
天润发展董秘罗林雄给出的业绩下降的理由为:受到金融危机外部环境的影响,原材料价格上升,尿素市场持续低迷。纵使有市场因素的影响,这个唯一的理由似乎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2008年7月22日,湖南省证监局对天润发展进行公司专项治理,其整改报告足以让人触目惊心。天润发展在内部制度管理、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整改报告又一次让天润发展难以摆脱上市圈钱的嫌疑。其实,一直以来,关于天润发展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的言论就不绝于耳,而资本市场又向来无风不起浪。
“天润上市的报表是假的,公司向来都是有两个财务报表的。”天润发展东风湖生活区的退休老干部杨某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这样的疑问却并不只是出于他一人之口。一位曾在天润领导层工作的老干部王君透露:“上市前三年,天润发展确实是赢利的。但赢利数额绝没有达到2000多万元。”王君认为,从公司的生产量、成本以及销售价格来判断,不可能得到那么高的利润。同时,天润发展财务人员也曾经向他透露过此类信息。
天润发展主承销商平安证券有限公司的某位投资银行老总就曾坦言:“当初平安证券内部在讨论天润发展的时候就曾担心过会出事,然而没想到它竟然过会了。”
此外,多名公司老员工反映,公司上市前,为了便于剥离不良资产,天润发展通过成立壳公司—岳阳天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亏损和负债,粉饰业绩,冲刺上市。
招股说明书上声称,天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与天润发展没有任何关联关系。实际上,天成公司与天润发展是母子公司关系。王君告诉记者,天成公司自始至终都是隶属天润公司领导,所属人员根据需要随时流动。天成公司每年的利润也都按时上交天润公司。
“通过包装财务、业绩造假,天润发展才完成了华丽转身。”王君如是说。
上市前的泛滥交易
实际上,早在1999年,天润发展就提交了第一次上会申请。当时的私下股权交易也甚为盛行。
王君介绍,当时的董事长李庆国2294元/手的价格最高卖到了2.5万元,通过私下流通,他大约进行了80万元的股权交易。公司实际售卖的员工股也少于应该售卖的,而未售卖的员工股也不知去向。
王君也透露,董事长李庆国曾在会议上明确表示,让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彭希乐到财务处取100万元现金回收员工手中的原始股。而这些股票是否归属公司,其去向何处?最后都不得而知。员工自愿返还给公司的原始股票也有很大部分并未经过财务系统,而是直接转到了个人手中。
在当时,回收员工手中的原始股并非难事。员工纷纷自愿返还给公司。原因是,这些员工认为,这样业绩的公司怎么可能上市呢?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天润发展业绩最好的时候。
果不其然,第一次上会,公司以一票之差失之交臂。不过,在经过第一次的教训后,天润发展终于做好“财务工作”,于2007年2月,成功冲刺。
2007年2月,天润发展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为1.57亿元,共投入两个项目,20万吨尿基复合肥技改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其中复合肥项目总投资4969万元,热电联产项目投资1.91亿元,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资金解决。
然而,上市后的两年多,热电联产项目进展缓慢,一直未确定项目落地处。及至2009年9月,公司以“项目已不具备可执行条件,拟另寻合适可行的募投项目”为由,让热电联产项目“寿终正寝”。
至于另一个募投项目—尿基复合肥(尿素)技改项目,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湖南省证监局某位负责人曾对他说,尽管项目上报的投资为4969万元,实际上仅花费了1000多万元。
公司在招股书声称,复合肥项目达产后可年均新增销售收入2.47亿元,新增税后利润1896万元,但实际情况是,2009年达产后销售收入仅4666万元,净利润13万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银河证券H股IPO难掩资管短板 3款产品业绩排名倒数
传凡客创始高管王春焕将离职 IPO或遇阻
荣大快印借IPO核查发财 打印员指点投行申报材料
迪瑞医疗招股书难圆其说 IPO“圈钱”有术
外贸电商兰亭集势提交赴美IPO申请
搜索更多: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