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网讯:2010年9月29日,持续了半年之久的绿景地产(9.88,0.00,0.00%)重组事宜终于尘埃落定:广州天誉退居绿景二线股东位,并打包带走原有地产业务;海航置业成为第一大股东;而绿景则变身为商业地产开发商。
此次重组是广州天誉及海航集团的“双赢”。而第三方的绿景地产,在这次重组之中,仅仅扮演一个提供资产交易平台的“壳资源”—旧股东去了,新股东来了,留给绿景只是一个看似勉强的商业地产模式。
天誉“斩仓“求生
根据绿景地产《重大资产出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公告,此次重组共分为两大部分:公司拟向现控股股东广州天誉以3.4亿元出售全部正常经营的子公司股权及7个地产项目。增发1.4亿股,共计15亿元购买海航置业旗下三大商业地产项目。
成立于1988年的绿景地产,到现在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进行资产重组了。其前身为琼能源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之一,1992年,琼能源成功上市。但老资历却并未给它带来任何的好处。而走马灯式的易主,却成为了绿景地产代名词。
琼能源、琼能源A、ST琼能源、恒大地产、S绿景……一路数来,绿景地产更名数次,而每一次的易主无一例外的存在着资本运作的影子。2006年,广州天誉房地产开发公司以7889万元获得26.89%的股权占有比例,以现金支付的方式从许家印的恒大地产手中接过了绿景的大旗。
四年之后,绿景的各项地产业务却与火热的地产市场背道而驰,长期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除去此前自有的东山华庭项目及金碧御水项目外,未有新项目开发。而目前的可售面积共计仅10万平方米左右。在2010年7月,绿景地产半年年报显示:今年公司净利润为-2763万元。同比下降194.5%。每股收益-0.1495元,同比下降197.5%。
小量的项目开发对比巨大的亏损幅度,使得绿景地产在地产大鳄汇聚的西南不具备任何的市场竞争力。而老东家天誉集团在08年遭受债务危机, 这使得天誉选择了“割肉“求存—转让绿景。
事实上,此次重组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筹备。2009年绿景年报显示:在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双双下滑之时,其现金流净额却同比增长18倍,高达8685.57万元。“巨大的现金流净额可以看做是前期准备,因为需要大量的自有资金才能进行重组。”合富辉煌研究部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同年,绿景地产总资产仅为5.65亿元,资产负债率38.21%,而此时,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却为156.46%。2010年半年报显示,绿景今年未有一个新项目开工。零开工、充足现金流及低负债率,一切都为重组做好了准备。
2010年3月,绿景地产宣布停牌以进行重大重组事宜。3月23日,绿景地产原“天誉大厦”更名为“海航大厦”,海航入主初见端倪。6月,绿景地产各项重组事宜进入审批。9月29日,最终方案最终成型。
非典型性重组
根据此次重组方案,绿景地产向其原第一大股东广州天誉集团出售旗下7大地产业务。总交易价格为6亿元,除去绿景地产全额现金分配利润的2.5亿元,天誉集团以现金支付剩下3.5亿元。
“此次重组有些不太正常,作为老股东的天誉,股权没动不符合常规借壳常理,而以现金购买拟让出股权,无论是现金压力还是税务问题上,都显得多此一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据了解,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企业通常为规避所得税现行纳税业务而尽量避免现金交易。天誉出让绿景已早在市场预期,但在其资金已处于紧张状况下,却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令市场有些错愕。
“其实,天誉的资本运作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这次重组也不过是一场资本的运作游戏罢了。”上述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在整个重组方案揭晓后,天誉不仅以6亿元预估价获得绿景旗下核心赢利资产,并且股权比例未受到冲击。按重组当日收盘价计算,其所持股票市值约为5亿元。
更令市场觉得蹊跷的是:2009年为了偿还雷曼贷款,天誉置业将其全资子公司城建天誉转让给海航酒店,获得了11.02亿元的现金流。而当重组方案揭晓后,这一才被天誉卖出的项目,却在此次重组中,被绿景100%股权二度回购。
“城建天誉股权出让使得天誉当时便获得了11.02亿元现金,而扣除此次重组支付的6亿元,加上其未变动的股权总价5亿元,前后它获得了10亿元。”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共2页 [1] [2] 下一页 绿景未来以城市综合体为主 今年2项目面世 传绿景参与深圳白石洲开发做商业综合体 十年纠纷案终结 绿景完全退出熊猫城项目 绿景“佐邻”香颂 深圳开发商扎堆商业转型 绿景地产经营范围变更 更名为绿景控股 搜索更多: 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