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批次白酒不合格
《消费者报道》记者统计了近几年监管部门对白酒的抽检情况,结果显示,共抽检发现不合格白酒316批次,2021年发现不合格白酒批次数最多,占比40%。
从原因看,白酒不合格项目主要涉及酒精度、甜蜜素、总酸、总酯等,其中酒精度和甜蜜素是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两者占比79%。
1.酒精度不达标
酒精度是白酒的重要理化指标,能较大程度地影响口感和酒类的品质,其含量应符合标签明示要求。不管是桑葚酒、葡萄酒等果酒,还是白酒,它们的酒精度检测的国标方法都是一样的,且酒精度允许有±1%的误差。
为什么偏偏白酒,屡次因酒精度不合格上榜?
这是因为,白酒是采用勾兑工艺(勾调工艺)控制酒精含量。如勾兑方法不合理,则会导致酒精度偏高或偏低,最终导致白酒质量不合格。另外,储存方法不当也会导致酒精挥发,使白酒的酒精度达不到标准要求。而在实际情况中,还有可能是企业为降低成本,用低度酒冒充高度酒。
抽检结果显示,标称由辉县市宠翔酒厂生产的小杂粮浓香型白酒(250mL/瓶,2018/2/26)酒精度的标示值为42%vol,允许误差范围为41~43%vol,然而酒精度实际检出值为21.9%vol,与标示值相差了将近一半,是近些年白酒抽检中酒精度偏差最大的一个案例。
2.甜蜜素,白酒抽检的“主角”之一
甜蜜素,学名环乙基氨基磺酸钠,在食品中作为甜味剂使用。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无后苦味,风味自然,被广泛地用于清凉饮料、果汁、冰淇淋、糕点食品果脯蜜饯食品当中。
然而,甜蜜素未被批准用于传统固态酿造的白酒,也就是不能主动添加。几乎所有固态法白酒国家标准中均明确规定“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如果有添加的行为就是违规,和添加量没有关系。
但是,甜蜜素缠斗白酒缘何难休止?
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在发酵过程中,白酒会产生苦味,正规酒厂会通过数年陈放,让酒中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而改善口感,而小酒厂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铤而走险,选择用甜蜜素来遮盖苦味,赚取巨额利润。
抽检结果显示,标称由垫江县天鸽酒水配送中心生产的散装白酒(散装52%vol,2018/12/1)违规使用甜蜜素的情况最严重,检出值为0.51g/kg。
除了甜蜜素,《消费者报道》记者还发现,也有部分企业违规添加了其他甜味剂,如三氯蔗糖、糖精钠。
“军工高粱王”“宁波大曲”等白酒多次上榜
抽检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酿酒厂、余姚市名邦酒业有限公司两间酒厂上榜次数最多。
其中标称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酿酒厂生产的军工高粱王(白酒)等4批次白酒,标称由余姚市名邦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酒(宁波大曲)等4批次白酒,其不合格的原因均是酒精度低于标示值。
【特别声明】:本篇内容所采用的原始数据均源自国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官方网站,数据客观真实。如相关抽检结果数据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实及认定后确认有变更事实的,请及时联系本刊。
来源:消费者报道 廖玉婷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