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菊乐股份存在部分产品通过外协厂商进行加工的情形,但委外加工最大的弊端就是品控管理的缺失。
一直以来,含乳饮料都深受年轻人喜爱。如今,含乳饮料也不再是“果汁+牛奶”或“果汁+果粒+牛奶”的简单搭配,而是逐渐发展到与茶、醋、蔬菜、谷物、芝士或汽水等各种新元素的混搭。
近日,记者关注到,一家生产销售含乳饮料的老牌企业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菊乐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再次提交了招股书。
据最新招股书披露,菊乐股份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深耕含乳饮料及乳制品生产领域二十余年,主要产品包括含乳饮料、发酵乳、巴氏杀菌乳及灭菌乳等,其含乳饮料产品在西南区域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但同时,记者发现,菊乐股份存在部分产品通过外协厂商进行加工的情形,2019年至2021年委外加工费分别为1559.56万元、2058.13万元、3176.2万元。从企业经营考虑,委外加工可以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但委外加工最大的弊端就是品控管理的缺失,较易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对此,记者7月12日给菊乐股份方面发去了采访函。
随后,7月19日记者致电菊乐股份,表明采访意图,对方表示会转告相关部门,稍后会有相关部门的人与记者联系,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官方对采访问题的回应。
去年子公司一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
2021年10月25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第29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其中,菊乐股份子公司黑龙江惠丰乳品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生产的惠丰优牧嚼酸奶(黄桃+燕麦)产品抽检不合格。
此批惠丰优牧嚼酸奶(黄桃+燕麦)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其中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此次抽检中,该批次产品经华研检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检验发现,其大肠菌群检测值不符合标准,检验结果为“530, <1, <1, <1 ,<1(CFU/mL)”,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大肠菌群为“n=5,c=2,m=1,M=5(CFU/mL)”。
据悉,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如果食品中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食品的营养成分将被破坏,还可能会加速其腐败变质,甚至危害人体健康。而乳制品中大肠菌群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人员、工器具等的污染,还可能是灭菌工艺灭菌不彻底导致的。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菊乐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含乳饮料及乳制品行业生产链条长、管理环节多,加之公司存在部分产品通过外协厂商进行加工的情形,如果公司或外协厂商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存储、流通等环节安全控制不合规、质量控制执行不到位、员工操作不规范、流通运输管控不当等,将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进而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过半营收来自含乳饮料,自产量却逐年减少
据菊乐股份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9年至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8.27亿元、9.91亿元、14.17亿元。其中,含乳饮料报告期内收入分别达到6.11亿元、6.47亿元、7.32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73.91%、65.31%、51.68%,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含乳饮料的自产量却在逐年减少,从2019年的6.94万吨减至2021年的5.77万吨;另一边,含乳饮料的外协加工量逐年增加,从2019年的2.23万吨增至2021年的4.96万吨。
对此,公司表示,“公司含乳饮料等常温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现有产能规模和公司市场需求的矛盾日趋显现,产能因素成为制约公司业务进一步快速增长的瓶颈,公司已通过采购外协加工服务缓解常温产品产能不足的情况”。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产品抽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