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布的这类案件中,可以看到,不法分子主要通过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招揽生意,为诱惑消费者,往往制造谣言,蛊惑人心。有的宣称“内部有人”“特殊办理”,甚至冒充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或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骗取消费者信任。有的虚构“代理维权”的成功案例,拉拢消费者发展下线,赚取人头费。有的通过自媒体编发不实言论,组织集体上访,为不法活动造势。有的标榜自己专业可靠,但从监管部门收到的举报投诉材料来看,大多内容东拼西凑,前后矛盾。
为了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免受不法侵害,近年来,银保监会就“代理退保”等乱象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检查机关也重点查处了一大批操作“退保黑产”的不法分子。2021年,上海浦东打响了惩治保险“退保黑产”的首战,43名被告人获判,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统计显示,2020年至2021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分别为11.4万件、16.3万件,同比增速分别为21%、44%。
消费者该怎样维权
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有关工作的通知》首次将“误导或怂恿保险客户非正常退保”列入“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范畴之内。《金融时报》记者获悉,截至今年5月,上海银保监局配合公安部门破获数起“退保黑产”犯罪案件,依法拘捕96人,打击“退保黑产”已纳入惩治经济犯罪的常态化治理任务。
那么,像王女士这样的消费者,购买保险后,想要退保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呢?
首先,消费者应该保护好本人身份信息、通信信息、家庭信息和金融信息,不要轻易将这些信息泄露给其他人,或者委托他人“代理维权”,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而遭受经济损失。消费者如遇不法分子窃取或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利用代理投诉举报进行诈骗等,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其次,像王女士这样不满意自己的保险产品,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保险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调解,或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有保险专家就提醒消费者,购买保险后退保需慎思。保险是一种长期的人生规划,退保可能蒙受经济损失,在购买保险前就应该有充分的认知。退保后再投保,保险费率也会相应提高。保费是和被保险人的年龄紧密关联的,年龄越大,保费越贵。有些人退保后,过了几年又想重新投保,这个时候年龄已经增大了,购买同一份保单,却要缴纳比几年前更多的保费,保障时间反而缩短,怎么算都是亏的。
来源:金融时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退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