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海旅免税城,谢智勇也提出了与其他免税店的差异化竞争方式。“我们的第五层整层楼都要用来打造潮流空间,将根据年轻人喜好,引进37个国际潮牌,让一些从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通过离岛免税的渠道展示给顾客。”
过去“一家独大”的中免,也在积极应对这场较量。眼下,除了经营5家免税店,中免正在全力打造海口市国际免税城。这座投资金额达128.6亿元的免税城位于海口市西海岸新海港东侧,拟建设免税商业、有税商业、办公、酒店、人才公寓等,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国际免税综合体建筑群,计划2022年年中开业。
“目前岛内的经营主体数量已经不少了。保持适度竞争而不是过度竞争,对维护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的高品质形象非常重要。”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刘锋表示,随着离岛免税购物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过度的竞争势必削弱经营主体与国际品牌的议价能力。应当成立由政府指导的离岛免税行业协会,主导与国际大品牌供货商的谈判,提升议价能力,共同拉动海外消费回流。
完善产业链,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出国旅游的意愿降低,但旅游购物的热情不会降低。未来的5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预计能保持年增长20%以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表示。
匡贤明认为,海南迎来了新的契机,借助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和自贸港开放的财税、金融政策,能够撬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对于离岛免税,除了扩大经营主体范围、增加免税品品种,更重要的是加快完善“购物”相关的配套服务以及构建相关产业链,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明显带动效应的产业。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封关之前,要先建立“一负三正”的清单,使四类商品免关税。四张清单中,就有“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
针对这一领域的经营,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应该考虑让民族品牌商品成为离岛免税品,要在离岛免税店里为一批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设专柜。
“让民族名品成为国际名品,需要一个培育过程。但是,国人购买国产品牌商品享受的免税额度是多少?免税后,会不会冲击国内的市场?这些问题都需综合考虑。”刘锋认为,借助海南自贸港进口原辅料“零关税”的政策,采取前店后厂、前店后仓的模式,把民族品牌的生产、销售放在海南,无疑将培育壮大海南制造业。
刘锋表示,未来,应从海南针对国人的离岛免税政策、针对本岛居民的零关税进境商品政策,以及针对国际游客的离境退税政策三措并举入手,着力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海南需要开放政策,更需要与之配套的体制机制,可以通过引入国际化的标准和管理,提升海南免税购物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匡贤明建议。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黄晓慧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免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