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渐渐学会了线上订餐、买菜。饿了么数据显示,仅在近一个月中,平台上来自50岁以上消费者的订单量急速增长。今年以来,老年餐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内适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井喷现象。而同期数字经济的爆发,也给当下老年人消费带来了全新机遇。老年消费者通过学习正在快速融入数字化生活,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适老服务是市场所需。”周清杰表示,“包括线上老年餐在内的适老服务,无疑是优化并丰富当前养老市场的供给能力,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
丰富老年助餐模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要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动态看,‘数字鸿沟’问题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周清杰说,“现在已经七八十岁的这一代老年人,对数字产品和服务接受程度没有年轻一代高,学习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过,此次方案已明确,要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不会线上操作’的情况将逐步改善。而目前五六十岁这一代人已经在用智能手机,再过几年,当他们需要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周清杰表示,当前尤其需要优化供给侧服务。在就餐方面,互联网服务平台可以从客服、餐品设计、宣传等多方面进行改进。“比如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提前调研老年人的用餐偏好,联合平台一起定好每天的菜单,一方面线上宣传,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线下印刷纸质菜单给老年人推荐适合的菜系。”平台与社区的紧密合作,可使老年人线上订餐变得容易。
外卖平台负责人也表示,要在餐品质量和配送方面发力,助推老年助餐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质量有保证——为了更加贴合老年人的用餐需求,饿了么正在与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食品营养分会以及更多优质餐饮企业等进行长期合作,共同推动、制定“老年人用餐营养参考标准”。“除了传统的‘饭要煮得烂,菜肴要清淡’外,给出更多科学标准、依据,并鼓励平台下企业开发质优价廉的‘营养餐’,让老年人在平台上不仅‘吃得饱’,也要‘吃得好’。”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说。
配送更迅速——据了解,目前各平台对参与老年餐配送的外卖员有着更具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同时创新配送模式,通过与社区、驿站等多方合作,推行定点取餐多点配送的模式。以饿了么广州试点为例,平台给老人送单平均仅用8分钟,较日常普通订单减少用时超20分钟。
“随着数字养老新模式逐渐成熟,平台在加速与更多地方政府等各方的接触,加快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落地。”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用餐需求外,平台也在不断沟通更多具有专业到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机构寻求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援助等更加多元化的老年居家服务。(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