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牙口不好、自己在家买菜做饭不方便……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老年人“吃饭难”的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各地线上线下齐发力,社区老年食堂、线上老人餐等老年助餐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受到欢迎。
社区食堂受老人欢迎
临近中午,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的徐奶奶正要前往该街道世纪村社区居委会的老年食堂吃午饭。她告诉记者,由于平时独居,很少自己做饭,午饭基本在社区食堂解决。“食堂饭菜种类多、口味好,一份也不贵,”徐奶奶说,“最重要的是可以跟我的老姐妹们一起吃饭说话,人多热闹。”
徐奶奶的孙女徐敏告诉记者,她曾跟着奶奶去吃过一次社区食堂。“饭菜味道不错,最主要是社区自办的,品质让人放心。”社区食堂还支持电话订餐。“只要一个电话,人家就可以送餐上门,”徐奶奶感叹,“这个小食堂解决了大问题!”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老年人最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调查显示,“想在家门口吃上一顿健康营养又物美价廉的热乎饭”,成为不少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强烈需求。
为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中国各地纷纷出实招,通过社区自办、和企业餐馆合作等方式探索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模式。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思聪街道左垅村筹建了“长者餐厅”,每月提供少量的免费餐食,其他餐费按照成本价收取,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重庆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创新“党建+养老”服务方式,由专业养老机构、国资机构、社区居民三方合作打造养老食堂,推出“中央厨房+营养配餐”新模式,让老人就餐便捷健康。在陕西西安新城区,“饭大爷”助餐点每到中午人头攒动,不少老人围坐一起边吃边聊,有的老人将饭菜装进保温饭盒带回家享用……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线下的各种老年助餐服务模式正是养老产业在老年人餐饮市场上的探索创新。“老年人有更高的用餐需求,供给就得跟上,”周清杰说,“能否更好地发展,就要看这些模式能否自我完善、经得起市场检验。”
线上老年餐送去便利
线下老年助餐服务已探索出不少模式,但仍存在人力不足、覆盖面小、受惠面窄等问题。在互联网助推下,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线上订餐模式逐渐兴起。
最近,蒋爷爷的外孙女夏圆碰到了难题。她告诉记者,姥爷来北京看望母亲和她,平时白天母亲和她去上班,家里只有姥爷一个人,吃饭就成了难事。
“姥爷一个人在家嫌麻烦,总是凑合着吃点头天晚上的剩饭剩菜或者随便下点面条吃,这样营养完全不够。”夏圆说,“我打算每天给姥爷点外卖,但是平台上清淡的午餐大多数分量太大,姥爷一个人中午在家吃不完,太浪费了。”
蒋爷爷对记者表示,他牙口不好,只能吃些软的、清淡的饭食。“自己做太辛苦,感觉不值当的。”蒋爷爷说,“我外孙女给我点的外卖又要花好多钱,有些不舍得。”
像蒋爷爷这样不方便买菜做饭的老人还有很多。家住北京北太平庄的江奶奶腿脚不便,现在居住的小区比较老旧,没有电梯,平时吃饭就靠子女网络订餐解决。“盖饭、快餐、面,孩子们每天变着花样给我订饭,我觉得都挺好吃的,送得也快,就是我老学不会网上订餐,总要麻烦儿子闺女。”江奶奶说。
“针对老年人线上订餐的难点,饿了么即将在全国推出老年餐项目。”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饿了么老年餐项目已在上海、广州、杭州、天津等多地进行过试水合作。合作模式主要是以平台与当地政府、养老驿站、长者食堂等多方合作,组织平台优质外卖员,定点取餐多点配送,为周边老人提供专项送餐服务,解决社区老人用餐“最后一公里”难题。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