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工信部官方微信发布《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9年第3号)》,披露当年二季度电信用户举报、电信服务监管情况并公开存在问题的APP名单。
报告中,美团等23款应用和网站因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被点名。
尽管美团自称已经整改,但不得不说,在这家互联网巨头成长阶段,有诸多违规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使用美团APP用户已有4亿多人,面对平台的杀熟行为,美团也时常解释称,价格不一样是因为优惠券的原因。
但该业内人士指出,很多时间优惠券都是以由“静默”的方式发给用户,意思是用不惊动用户的方式来发放,这意味着有时候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些优惠券的存在,而这可能成为美团等平台杀熟用户最好的“解释”!
3
双11来了,
会不会也有商家大数据杀熟?
在互联网时代下,这不是第一次出现用户被杀熟的行为了。
在已经开启预热模式的双11下,有用户反映,双11优惠劵的玩法越来越复杂。
“有时候买东西前,要领一大堆的优惠券和学习各种优惠组合的模式,绕来绕着,很容易把自己给绕进去。”该用户说。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各大网购平台上看了一下,除了优惠券、折上折等最普通的折扣,还有叠加优惠券、返现、拼购、PK分钱等玩法。
但要搞清楚这些优惠劵怎么用,用到哪些地方?有网友认为,这好似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让人烧脑!实打实的降价,不好吗?
从以往来看,有网友发现,在双11过去之后,一些商品的价格比双11还低。
一位消费者就向记者表示,国庆折扣期间,在某平台上看到的品牌童装,折后价为299元。但双11预售时,虽然最低折后价为279元。但这一折扣是5件买下来,才有的。
“如果没买到5件,该件童装在双11的价格其实是329元,比国庆价高!”该位消费者称。
此前,央视曾报道称,双11期间,“真打折”商品不足三成。
调查人员发现,从10月20日到11月25日,通过截屏、录像、照相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分别选取了14个时间点,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有16.7%的商品价格在11月11日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
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先涨价后降价,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并没有得到实惠,甚至更亏。
因此,在飞猪美团等平台被点名之后,有网友也发出灵魂拷问:双11来了,会不会也有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
来源:金融投资报 记者 陈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杀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