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餐饮企业陆续复工,不少门店恢复堂食。然而,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海底捞、西贝莜面村等“明星企业”门店的菜品价格上涨。
4月10日,海底捞就门店菜品涨价一事道歉,并宣布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至2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4月11日,西贝莜面村董事长也为涨价道歉,并称价格将恢复至停业前标准。
受疫情影响,餐饮业已停工近3个月。面对人力缺乏、原料涨价、餐位减少、消毒成本上涨等困境,餐饮企业涨价并非个例。《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多地餐饮企业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情况。餐饮企业涨价背后,折射出整个餐饮业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
疫情之下,餐饮企业涨价是否合适?涨价在什么范围内合法合规?《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成本提高客流减少
餐饮企业压力增大
3月下旬,海底捞门店复工。随后,其菜品涨价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晒出海底捞消费账单:毛血旺半份从16元涨至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元一位……
对于涨价原因,海底捞工作人员称,虽然门店恢复营业,但接待的客流量有限,人力成本上涨,一些食材成本也有所增加。
受疫情影响,餐饮业成了重灾区,不少企业遭受重创。
国家统计局于4月17日发布的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餐饮收入6026亿元,同比下降44.3%。
中国烹饪协会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93%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损失惨重。与去年春节相比,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九成以上。
除了收入下滑,餐饮企业还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门店消毒费用增加等压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其中,鲜菜价格上涨9%,猪肉价格上涨122.5%。
成本增加、客流减少,不少餐饮企业试图用涨价的方式进行自救。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说:“海底捞等餐饮企业此前涨价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目的是度过经营困境。因疫情原因,物流供应链体系受影响,菜品采购价提高,此外目前门店暂未恢复正常营业,翻台率/客单数偏低,销售收入及利润会有一定的下降,需要通过涨价转移一部分运营成本的压力。合理范围内的涨价属于因供求关系变化使得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结果。”
不过,北京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认为,餐饮企业涨价的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疫情。
“疫情造成的封路、封城、封社区等问题确实给商品流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物价本身就在缓和地增长,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涨了4.8%。餐饮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又叠加CPI增长,落实到价格增长上,我认为具有合理性。这和哄抬价格是有区别的。”邱宝昌说。
涨价应在合理范围
兼顾买卖双方感受
对于餐饮企业复工后涨价的行为,消费者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企业涨价是市场行为,消费者可以选择不买;也有人认为,疫情之下,消费者收入也有所下降,企业不应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对此,邱宝昌认为,餐饮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商品的成本是否增加;第二,商家也需要保障合理的利润,保障企业能持续发展。如果是根据成本、供求关系和合理的利润得出来的商品价格,都是合法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