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上海共发布首批9个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任命15位“夜间区长”、85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夜间经济业态也更加多元:上海野生动物园开放“夜间动物园”、上海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开放“博物馆夜游”、大光明等推出“24小时影院”、大隐书局等打造“深夜书房”;滨江沿线推出夜跑、攀岩等体育项目;闵行区形成锦江夜市、爱琴海夜市等4个主题夜市、7个通宵书店和22座24小时公园;环贸IAPM商场营业至凌晨。
加大政策创新,助力“四店经济”齐头并进
首店、老店、小店、夜间经济“四店经济”四箭齐发,离不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策制度创新力度加大。
所谓“首店”,既意味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品牌与商品,更意味着从来没有过的消费模式。为让“首店经济”发展得更好,上海先后出台便利店提供热食、首发新品预归类、南京路淮海路两街部分空铺转型升级、香水定制化售后服务、重点商标建立保护目录等制度,都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针对老字号企业深化改革的呼声和关切,今年10月,市国资委和市商务委联合制定发布《推进本市国有企业重振老字号品牌若干措施》,提出六个方面17项举措,从考核机制、品牌管理和转让交易、职业经理人聘用、租金和品牌发展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机制创新推动品牌振兴……刚刚闭幕的第二届进博会期间,上海69家老字号参加进博非遗老字号展览展示活动,与全国同行共同接受海内外展客商的检阅,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5个老字号品牌近2000种单品进驻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
市场竞争激烈,许多特色小店长期处在盈亏平衡点,稍有经营波动,就容易导致亏损。今年4月,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发布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十条措施。市国资委支持东方国际集团为经营20年的瀚艺旗袍店提供新营业场所并给予租金优惠;市城管执法局出台实施细则,支持咖啡店、轻食餐厅等特色小店推出外摆位,对各区重点区域内的企业不按照跨门经营和占道经营进行处罚。
发展“夜间经济”,涉及到公安、交通、城管、绿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管、规划等多个部门。今年4月,市商务委等九部门出台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各部门聚焦夜间经济,又在操作层面纷纷推出一些具体举措:如市城管执法局出台《本市城管执法系统推进夜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推出外摆位,对各区夜间经济重点区域内的企业不按照跨门经营和占道经营进行处罚;市公安局出台《上海公安机关服务和促进本市夜间经济发展八条举措》,聚焦简化活动审批、扩容停车资源、推行智慧安保、强化夜间治安等,推出“一次性许可”“一次性报备”“双减半”等措施;市交通委、申通集团积极推动地铁13号线于9月20日起常态化在周五及周六实施区段延时运营;市文化旅游局集中发布百余家夜间开放的文化旅游场所;市绿化市容局升级浦江两岸灯光景观,同时举办夏季露天电影进公园活动,累计放映200余场次。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吴卫群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消费品零售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