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可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原先垃圾处理费用以家庭住房面积和纳税额度等为依据计算出固定数值,不管每月投放多少垃圾按照同一标准收费,但这一制度下垃圾扔多扔少与自身负担的费用并无关系,大部分韩国人难以意识到减少垃圾投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994年4月,韩国政府决定开始在部分地区实施按垃圾投放量的多少收取处理费的试点制度,次年该制度在全国范围铺开。得益于计量收费制度的实施,仅4年时间韩国生活垃圾排放量就减少了23%,与此同时可再生利用的垃圾投放量大幅增长74%,在督促人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促进可再生垃圾循环使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专人管理指导分类
此外,垃圾丢弃和清理时间也有严格规定,通常每日垃圾投放时间为日落至子夜之间,但是具体何种类型垃圾在一周中的哪一天投放,各辖区甚至各居民小区都有不同规章制度,在扔垃圾前务必要了解清楚。如果不按规定时间或不按分类规则胡乱丢弃,将面临10万韩元(约合600元人民币)至100万韩元不等的罚款。
通常各小区的垃圾投放点都有专人把守,对不正确的丢弃方式给予及时纠正。垃圾收集站还会设置电子监控探头,这对随意乱扔垃圾的行为起到监督和约束效果,提高了人们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
近年来,韩国在减少一次性垃圾上不断作出新的尝试。如今首尔各大超市和便利店已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取而代之顾客可以选择购买纸袋、环保袋或“从量制”垃圾袋盛放商品,也让“身价不菲”的专用垃圾袋有了新用处。
生活在首尔市的韩女士告诉记者,因为长期以来居住的公寓都设有垃圾分类站,垃圾分类已变成生活习惯,因为在分类站旁一般有专人随时管理,对自己进行垃圾分类很有帮助。(来源:参考消息网 文/陆睿)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