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后是春节旅游主力,这和人口结构比例一样
携程、驴妈妈、途牛发布的报告均显示,春节出游形式依旧以亲子游、家游为主:三人以上家庭出游占了驴妈妈订单数的 7 成,携程上 46% 的跟团游和自由行订单为亲子游,途牛签证业务 55% 是一家子一起申请。
从年龄结构上看,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出生的群体为春节期间出游的主要群体。这个群体逐渐成家,春节期间带孩子出游作为奖励、带父母游玩被视为孝顺。
这也符合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即 75-90 后占据最多的劳动力人口。
途牛的数据显示,26-35 岁的游客人次占比最多、达到 42%,其次为 36-45 岁年龄段的游客 35%。而携程数据也显示,1980 年出生的人占了携程跟团和自由行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安徽省的三千万游客中,80 后占了 33%,其次是 90 后占了 29%,而且超过半数是以爸妈游和亲子游的家庭式为主,其次是朋友/情侣 34%,然后才是个人旅游占比 11%。
1960、1970 年代出生的群体出行占比虽然不高,但却最舍得花钱,这个群体的游客春节期间在携程上人均花费均超过了 4000 元。银联商务、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春节期间中年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品质的住宿花费,其中 35-45 岁间的消费者最多,其次为 45-54 岁间的群体。
春节电商营销说了这么久,京东统计出销量增速最快的伴手礼是教辅书
天猫、京东、苏宁、拼多多等各大电商平台很早就开始营销“年货节”、“春节不打烊”,花式红包玩法,给予不同折扣。从持续时间来看,苏宁的年货节启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去年年底至 2 月 10 日;其次是京东,从 1 月 9 日至 2 月 11日,然后是拼多多和天猫。
根据天猫、京东、苏宁发布的春节消费数据,年货期间成交量占比最高的多为它们日常卖得最好的产品——天猫上新衣服、新家具合计成交占比超过 50%,其次是 3C 数码和快消品;京东销售额排名前 3 的是手机、电脑办公和家电,而全品类整体销售额同期增长 42.74%;苏宁增长最快的是生鲜品类——智利车厘子销售 100 万斤、增长 1268.6%,不同规格的海鲜礼盒 10 万盒、增长 1526%,而苏宁整体上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241.24%。
京东公布了其平台春节假期销售的伴手礼数据,教辅书、老年保健品、黄金转运珠成为 2019 年春节走亲戚的热门伴手礼。与去年同期相比,教辅书销量同比增长 710%,黄金转运珠销售额同比增长 126%,而老年奶粉、钙片和维生素等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128%。
由于京东提供的是购买增速最快的比例,我们难以判断上述商品购买的数量多少。
除了电商购物增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部分线下购物中心销售额也在增长。上海重点监测的 7 家购物中心、奥特莱斯销售额同比增长 20% 以上,安徽重点监测大型购物中心销售额增长11.6%。阿里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银泰百货客流量同比增长 19%,销售金额同比增长 35%,线上销售同比增长 326%。
722 万人出境游,超过四成增长是因为香港
根据携程和中国国家旅游研究院共同发布的报告,春节七天有 722 万人次出境游,比 2018 年春节多了 72 万人。当中香港一个目的地就贡献了增长的四成多。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据显示,春节 7 天香港内地访客达到 139 万人次,比前一年多 31 万人次。
根据携程的数据,经历了沉船事件的泰国和台风侵袭的日本,今年春节依旧是中国游客最多的两个国家。第三名是中国香港,这也是香港地区在 2017、2018 年连着跌出境外游十大目的地后,首次回到榜上。
跟往年一年,中国人去的最多的境外目的地仍然以四小时飞行圈为主,即周边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携程旗下的在线机票服务商天巡(Skyscanner)也发布了春节出游报告,北京成最热出发地,曼谷、东京、香港则是最热目的地前三。天巡还提到菲律宾宿务与泰国清莱以超过 100% 的增长率,位居增速最快目的地排行榜第一二位。
飞猪的数据则是中国香港地区排第一,澳门地区排第三。除了专门赴澳赌博的游客变多,澳门名次跃升更可能是受大陆赴港旅游回暖带动,游客到香港后坐船即可直达澳门。
香港官员和地方旅行社认为新开通的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后,去年第四季度内地访港旅客人数增长已经非常明显。春节期间通过高铁西九条入境香港的内地游客数为 19.95 万人次。
按照香港中国旅行社董事吴熹安的说法,高铁香港段开通后,贵州、江西、湖南等地区距离香港不超过 5 小时高铁车程,他看到了中西部地区游客赴港旅游的增长。
泰国和日本冷了两季度之后重新变成最热门目的地,汇率和签证变化是重要原因
《日本经济新闻》曾报道去年下半年开始,泰国清迈不断有酒店倒闭、出售,而且价格从原来的 105 万元降至约 63 万元。这对尚在旅游高峰期的泰国来说很不正常,因为旅游景点、酒店等产业链按道理都在为迎接新游客做准备。
发生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去年 7 月泰国普吉岛沉船事件,那场悲剧中大部分遇难者为中国人,加上 9 月又发生一名中国游客在曼谷廊曼机场被机场保安殴打。这一系列事件影响导致泰国 7 - 10 月国际旅游人数相应减少,尤其中国游客。
中国一直是泰国最大的游客输入国,其入境旅游人数以及带来的旅游收入均占总体的约三成。
一名不愿具名的广东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好奇心日报》,沉船事件后,一些已经计划去泰国且下订单的客人在那个期间都撤回订单了,旅行社则担心事故再次发生也减少了去往泰国旅游的推广。
这对泰国旅游业无疑是巨大打击。为刺激旅游业,吸引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泰国在本月连续出了一系列旅游相关的优惠政策:2018 年 12 月至今年 1 月将免落地签证费,进而延长到 4 月。与此同时,泰国旅游局还举办了一些旅游优惠活动,包括邀请中国网红以帮助他们刺激旅游业。
跟泰国一样,日本也一直以来是中国游客到访最多的国家。它和泰国各在春节期间接待超过 50 万名中国游客。
2018 年 7 月受台风影响,中国赴日游客增速下滑,10 月持平、11 月增速 8.9%,有所回暖。19 年 1 月,日本进一步放宽对中国大学生和多次访日人群的签证申请条件。据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提供的信息,19 年春节中国游客赴日签证申请数量比上年增加一至两成。
人民币 2018 年年末的一波升值,以及今年以来相对稳定的走势,多少也激励了境外游。而且根据申万宏源研究所的测算,汇率波动更多影响出行目的地选择。即汇率持续性的上升或下降会引发人们对于未来汇率预期的改变,从而影响出行决定。
“由于出境安排涉及签证、假期等多个环节, 这种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汇率的影响,也使汇率的作用多集中于短线游,尤其是消费属性较强的出境短线游(如日韩、港澳等)。”申万宏源证券旅游服务业高级分析师刘乐文在一份报告中说。
2016 年年初,人民币升值 14%,赴日游客上升;2017 年年初,人民币兑日元贬值 17%,赴日游客增速则明显回落。类似的关联性在赴韩、赴港游客人数变化上也能看到。
上海、北京旅游消费力最高,近半出境游航班由上海始发
基本上每个假期国内游最大客源地总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不过今年携程的数据显示今年上海、北京、广州排前三,接着是成都、杭州和重庆,深圳被挤到了第七。
单次人均消费排第一的也是上海、人均 3416 元,接着是北京的 3307 元。今年排名前十的城市平均消费超过 2700 元。
上海同时也是最大出境游客源地。飞常准大数据的资料显示,在泰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这几个今年最热境外目的地的航班安排上,上海往返的航班数量大幅领先其它城市。
比如七天假期期间,四个泰国机场往返上海的航班班次达到 463 架次,比第二名广州多了 77%。五个日本机场往返上海的航班班次为 772 架次,比第二名北京多了 141%。
不过出境游消费方面,花钱最多的还是从北京出发的游客,达到 8818 元。上海出发的游客以人均 8464 元排第二。
不过来中国的旅游消费至今仍和中国人出境消费差距巨大。
2017 年中国国大陆地区入境旅客收入 326 亿美元,还没香港地区多(333 亿美元)。中国文旅部的数据显示, 2018 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旅客人数同比减少 0.4%——而且当中 80% 游客来自港澳台。
中国货物进出口产生的巨额顺差 —— 即出口金额比进口金额多,2018 年是 3517 亿美元 —— 相当大的一部分都被以旅游为主的服务贸易逆差抵消。2017 年中国国际旅游逆差达到了近 2254 亿美元。
中国出境游人数比例相当于日本八十年代水平,但增长已经放慢
根据申万宏源研究的匡算,目前中国出境游人次相当于总人口的 5.6%。这一比例接近日本 1980 年代和韩国 1990 年代水平。
日本和韩国的数据显示,出境游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挂钩,人次增速和人均 GDP 收入基本保持同步。而中国目前的 GDP 绝对数字也确实相当于日本 1980 年代初、韩国 1990 年代初的水平。
最近几年,中国陆续同不少国家和地区互免旅游签证,或者被放宽签证申请条件。比如加拿大和美国给予中国十年旅游签证,日本、新西兰放宽签证申请限制,这些多少刺激了中国人赴当地旅行。
不少商业机构因此对中国境外游发展前景乐观。根据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和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0 到 2015 年间,中国出境游人次增加了一倍以上。2017 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超过 1.31 亿,而且人均单次行程消费额排全球第一,约 1.29 万元。
世界旅游组织一度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出境旅游总消费额保持 6.1% 的年复合增长率、金额或将超过 2.03 万亿元。
“对标日韩,我国出境渗透率仍有翻倍增长空间。”申万宏源研究在报告中说。
在达到类似的节点之后,日韩两国人的出境游渗透率随着人均收入和人均 GDP 的增长继续快速上升,日本逐步升至 14%、韩国保持在 40% 左右。
而中国人出境游的数字没有那么乐观。海关的数据却显示中国出境游增速正在显著放慢。2017 中国年因私出境的人次增速只有 5.7%,相比 2010 年 22%、2015 年的 10%,降幅巨大。
各种数字表明增长不如预测那样乐观。
《中国出境旅游报告 2018》提到,目前累计 52% 的中国出境游客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以北京中心的环渤海都市圈。这些城市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居全国前列。
中泰证券经济学家李迅雷根据统计局的收入数据推测,中国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12 万元的人不超过 1 亿人。对于这些人而言,单趟出境游花销占其年收入 10%,那么理论上能承受当前出境游平均花费的人数,也不会超过 1 亿人。
“出国人数的增长应该与居民收入水平及收入增长率密切相关。”李迅雷在专栏文章中说。而截止到 2018 年四季度,中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5.6%,2014 年至今整体呈放慢趋势。
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必需消费,旅游受到居民消费结构的限制。当买房借贷导致负债率过半,或者租房、教育、医疗推高生活必需品支出,非必需消费受到影响也不奇怪了。
所有这些旅游消费相关的变化最后也都是经济的投射。
(来源:好奇心日报 龚方毅 谢金萍)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