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难以想象,习惯了的春节 7 天长假才持续了 20 年。
在 199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后,1999 年国务院首次确定 7 天黄金周。
1999 年春节也是第一次 7 天长假,当时 12.5 亿中国人里只有 1800 万人次出游,在国内消费 140 亿元。
当时中国旅游业刚起步。毕竟中国人直到 1995 年,都是一周工作六天,一年也没多少假期,带薪休假更只是事业单位和国企独有的福利。商家也没有做好准备。《北京青年报》曾报道,那年五一长假期间,面对突增的客流,北京几个主要商场依然像平时一样准时关门,游客还和保安有了冲突。
20 年下来,在春运人数翻番的同时,春节也从传统的阖家团圆变成了旅游消费的大节。
今年除夕到初六,共有 4.22 亿人次出游。其中大约 722 万人次去了 97 个境外国家和地区消磨时间。七天里,全国旅游收入 5139 亿元,相当于 2018 年旅游收入的 8%。整个春节七天,中国人一共消费了 1 万亿元。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人开始有更多余力消费。黄金周旅游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基本上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同步实现双位数增长。
今年,春节黄金周旅游人数增幅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跌入个位数,只有 8.2%。零售消费额在首次突破万亿元的同时,增速也是有记录以来最慢的 8.53%。这种增长颓势从 2018 年国庆黄金周即显现。当时国内游增速已经自金融危机后首次降至个位数、人均旅游花费变少。
仅仅 20 年,黄金周出游增长大幅放慢。而这多少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
我们曾在中国消费升降级的话题里提到,中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 2013 年开始放缓。去年中国城镇家庭增加最多的支出是居住、教育和医疗。
旅游是一种消费,而且它不是绝对必须的消费,相对教育、医疗,旅游才是人们对未来不再确定时会缩减的消费类目。
并且一般认为春节消费会高于全年水平,春节消费下滑大致也说明了 2019 年中国人的消费意愿。
随着各商业机构陆续发布春节旅游数据,我们汇总了携程、途牛、银联、京东等公司的数据,观察到今年春节旅游的 10 个趋势。
春节黄金周国内出游人数 4.15 亿人次,增速在金融危机之后第一次放慢至个位数
相比 2018 年春节 12% 的旅游收入增速,今年只增长了 8.2%。人均消费 1238.31 元,增长 0.63%。今年出游人数则只增加了 7.5%。上一次增速跌到 10% 还是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实际上 2018 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游人数和收入增速已经放慢至个位数。挨着来到的春节假期也是这种情形,而且放慢趋势更明显。
东吴证券研究所在报告中说,“旅游增速同比环比均偏弱,考虑到经济环境与消费疲弱的背景,旅游增长略好于预期。”申万宏源研究院认为中国旅游人次基数较大,导致增长进入平稳期。
但是根据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李迅雷的测算,中国大概有 10 亿人没坐过飞机,理论上国内潜在消费需求非常大。
4.15 亿人次出游数据也要考虑返乡探亲人潮,以及去多个临近城市、景点的人,所以实际过年出游人数肯定低于这个数字。从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到出来。中国旅游研究院把衡阳和邵阳列为今年春节最忙旅游目的地第四和第五。它们都不是典型的旅游城市,回家探亲仍是大客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意味着在多数人开始春节出去转转之前,旅游的增长已经开始放慢。
而已经存在三四年的旅游设施接待瓶颈,阻碍了国内游客流的进一步增长。较差的旅游体验减少了人们的出行意愿。前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曾表示,国内景区交通、景区严重拥堵的状况缺乏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也抑制了集中出游的意愿。
春节消费过万亿,增速同样首次跌到 10% 以内
比起其它节假日,春节更带花钱属性,没有什么时候比春节期间挥霍金钱更天经地义了。
今年中国人过年期间吃喝玩乐外加买买买,消费 10050 亿元。是 2005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高额。但是 8.53% 的增速,也是 2005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慢。
野村证券分析师认为春节消费零售数据是中国经济晴雨表之一,今年春节的零售额增速“对整体零售销售增长来说并不是好兆头”。
实际上春节旅游数据增长放缓也反映了 2018 年以来中国经济的疲软走势。
“稳增长”长期以来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基调,每年经济增长速度也的确非常符合统计局预期,基本上能精确到小数点右边一位。但是 2018 年经济增速还是创 28 年来最慢。其它各项消费、投资、融资数据也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疲态。
2018 年国庆长假期间,国内游增速就在金融危机后首次跌入 10% 以内。当时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增速放缓确实部分反映了经济预期下行背景下人们的旅游消费支出正在收缩。对个人来说,医疗、教育、住房支出增速远高于总消费支出速度,这些都是压制旅游和消费的因素。
国泰君安研究所援引 Wind 的数据称,如果考虑通货膨胀,那么春节消费数据增速滑落更显著、开始的时间也更早 —— 2015 年首次跌入个位数增长区间,今年剔除通胀后的增速仅为 6.77%。
免税给三亚带去更多收入,但春节前五天游客变少了
国内旅游目的地基本可以分为以三山五岳为主的自然景区,北京、上海、广州为主的城市休闲游,以及海口、三亚、厦门为主的避寒海岛游。春节因为季节的关系,南下避寒的游客会比其他时节更多一些。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的统计显示,今年接待游客人次数最多前五名城市是北京、厦门、昆明、三亚、广州,其中四座城市在南方。银联、途牛、驴妈妈等机构统计的国内热门旅游城市座次略有偏差,但前五名基本也都是这些城市。
在携程的榜单里,三亚没能连续三年成为国内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经济周期和暖冬可能都是制约因素。春节前五天,三亚接待游客人 87.74 万人次,比 2018 年春节少了 2.1%。南山、大小洞天、天涯海角、西岛等景点接待游客数均同比减少。
7 天假期结束后,三亚的游客人数增速才恢复到 3.06%,但也远低于全国整体水平。
东吴证券研究所观察到,以新春庙会、摘椰子表演、狩猎舞为主的三亚千古情景区,相比之下客流增长稳定,前六天客流 24.52 万人,同比增长接近 4%,增速领先三亚整体。但环比元旦(前两天 18.3%)客流增速有所放缓。
离岛免税则是三亚旅游市场另一大支撑。春节前六天,海南省四家免税店实现销售额 4.9 亿元,其中 3.84 亿元来自三亚免税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23%。较 2018 年 34.4% 的增速有所放缓,不过仍远高于同期全国 8.5% 的消费增速。
不止三亚遇到传统景区的增长瓶颈。据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数据,黄山去年春节因为雨雪天气影响,游客人数同比减少 21.49%。在这种低基数以及杭黄高铁开通的“刺激”下,今年黄山初一至初五客流只提升 3.9%。峨眉山同期客流也只增加了 1.5%。
“自然景区旺季已有明显接待瓶颈,”华泰证券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产品供给不足、缺乏创新、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也使得对游客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国内博物馆、文化活动等休闲游则大幅增长。比如上海博物馆今年初一到初五接待游客 59.56 万人次,同比增加 30%,相当于迪士尼和崇明岛游客人次数之和。北京几大景区里,同比录得游客数量增长的也只有博物馆和滑雪场。
高铁更普及了,但更多抢走的不是飞机的市场
相比于 2015 年,今年春运前 20 天铁路出行人数占比从 10% 提高到 13%,民航从 1.7% 提升到 2.5%。船运和汽车运输的占比则是微量下滑。
而从 7 天春节长假的交通出行方式看,民航继续实现双位数增长、国内航司发送旅客人数 1258 万人次。为了运更多人,民航局试点延长了上海浦东、三亚凤凰、成都双流等机场运营时间,以便航空公司调整航班安排。
航空公司通常是以年为单位编排航线图、制定各航线的运力投放计划,并且它们会根据往年和实际的机票预订情况。而在春运这种关键时点,基于市场和政治层面的双重考量,航空公司通常会做更多的冗余安排。民航局预计整个春运期间各航空公司增加了 3.5 万个航班。
上海往返深圳成今年春节最忙航线,排第二的是京沪线,再之后是西双版纳至昆明的航线。就航线本身来说,这几座城市间互飞一直都是最忙的航线之一。因为气候或其它原因,排名座次会有调整。
2018 年国庆期间,也是上海往返深圳最忙航线,当时一个推测是跟游客借道深圳然后去往香港有关。《南华早报》去年报道称,国庆前五天平均每天有 7.7 万名旅客通过广深港高铁进入香港。
春节期间情况类似。 不过由于客流增速更高的关系,在一些特定线路上,高铁和飞机互补大过竞争。比如香港旅游的高铁效应。
东吴证券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说,随着新高铁的开通,高铁赴港内地游客占比提升至 16.6%,较 2018 年元旦和国庆的 15%进一步提高,高铁已成为赴港的重要方式之一。
受益于黄金周假期高速免费政策,公路自驾游也有一定的需求。携程数据显示,春节的租车自驾预订国内同比增长超过 70%。神州租车的数据也显示,春节期间租车需求增长超 40%,用户租车主要用于返乡探亲和自驾游。不过跟铁路、飞机相比,这部分需求还是相对偏弱。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