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05万元,在个人住房贷款早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今日,可能还不够一线城市一个月的房贷月供。但在历史开端处的1985年4月9日,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文数字。由建设银行深圳四海办事处完成的首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月利息为6‰,期限10年,每月还款额为110元。
23.84万亿元,这是央行最新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数据。33年间,从万元水平到十万亿元级体量,从首个“吃螃蟹”的建行大胆试水,到各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居民消费理念从出现到成熟的全过程。在从无到有中一路走来的消费金融,借助当下消费升级的东风,迎来了黄金时代。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近年来,我国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8年9月2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如是总结。
脱胎于个人房贷业务,今日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覆盖了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各个领域,零售银行也渐次成为各类型银行战略发展的关键所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各银行对政策号召的响应,更是其实现转型突破的重要途径。
金融助力消费变迁
“市场发展到今天,通过买房去赚钱的机会已经过去了。银行需要围绕 ‘房住不炒’,助力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平抑房租价格,把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剥离出来。建行一直在努力培育这个市场,但这其中还有很多课题,亟待银行与学者、企业一道配合解决。”2018年12月17日,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在建行大学成立发布会上,以被列为该行“三大战略”之一的住房租赁为例,介绍了金融解决社会痛点的构思。
从改革开放初期保留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住宅分配模式,到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购房浪潮的逐渐兴起,再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房住不炒”的新型楼市定位所开启的长租市场的培育,其背后的发展与转型,总是离不开银行业提供的金融支持。
在1985年由深圳分行发放国内第一笔“按揭贷”,开启商业银行服务支持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宏伟篇章以后,建行在1992年率先开办职工购建房抵押贷款业务和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全面进入了消费信贷业务阶段,并在当年发放全国第一笔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随后又在1995年首创推出个人住房公积金与商业性组合贷款。
1996年以后,央行多次下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宽松极大地促进了该业务发展,使得贷款余额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建行保持了在该领域的先发优势。在进一步发展后,该行基本形成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基本框架和制度依据,并在全国实施个人住房贷款“乐得家”品牌战略,从此,“要买房到建行”的口号深深印刻在中国消费者心中。
在买房置业几乎成为百姓消费“必选项”的今天,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也在连年递增。2018年上半年,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累计分别为4.28万亿元、3.40万亿元、3.28万亿元和4.50万亿元,总计达15.5万亿元。
不过,该业务的增速在逐年放缓。2018年,四大行的增幅分别为8.7%、8.5%、7.1%、6.8%,而在2017年和2016年,这组数据则分别为11.6%、11.6%、9.3%、9.5%和28.8%、32.8%、17.0%、29.3%。对楼市非理性发展的调控,在上述数据对比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面对楼市新格局的变化,建行继续发挥在住房金融领域的优势,迎难而上探索解决方案,叫响“要租房 到建行”的新口号。2017年11月,同样是在改革开放重要试验田的广东,建行开启了住房租赁业务的布局,先后在佛山和深圳推出政银合作和银企合作的模式。
2018年1月,建行又在广东首创推出了俗称“存房”的家庭不动产财富管理业务,进一步创新长租房源供给模式。“该业务为住房租赁提供了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不仅帮助房主家庭提前实现闲置住房的长租收益权,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和延伸金融服务,还将社会闲置分散的存量住房转化为集中且稳定的长租房源,增加市场有效房源供给。”建行广东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银行业抢占消费升级先机
“每个月只用还几百元而已,不仅没有利息,两年之后还可以折旧换新一代的手机,特别划算。”刚工作的小王极力向《金融时报》记者推荐他正在使用的中信银行分期购买手机的业务。
如此日常化和便捷的消费景象,在消费金融初起的年代难以想象。在首笔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的10年以后,国内第一笔汽车按揭贷款业务由建行深圳分行在1995年8月1日完成。彼时,开车还是职业司机的专利。如今,在五花八门的消费金融服务中,车贷早已司空见惯。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消费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