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犯罪嫌疑人在研究每一位被诈骗人信息时,平均时间都需要7小时以上。犯罪嫌疑人会详细研究受害人的消费习惯、受害人所绑定的服务以及如何从中把钱骗出来。
对于电信网络诈骗跨平台特征,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林东岱认为,这种情况实际上很正常,一旦云服务或者其他某个服务平台认证错误,就代表一个人被冒充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错误。
用心理学研发剧情
自徐玉玉案以来,电信网络诈骗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发展趋势,人们还需要有更深入了解。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诈骗产业链有专门的人去制作开发钓鱼、病毒、木马,有专人负责做个人信息的盗取,并且有专门的二手商进行贩卖,他们把个人信息进行转售,还有专人进行策划。”360公司信息安全部负责人高雪峰说。
究竟是哪些人在策划电信网络诈骗?
据高雪峰介绍,有很多人是做心理学分析的,甚至涉及到一些心理学博士参与到这样的案件中。这些人通过新型骗术的研发编造一些剧情,通过专门的骗术培训师给诈骗实施人员进行培训,最后导致这个诈骗被成功实施,实施了之后有专门负责财务的人员进行分赃,提供给分赃中间人去进行财产的转移。
据了解,当前的典型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已经十分细化。高雪峰提供的图表显示,在开发制作环节,包括钓鱼编辑和木马开发;在个人信息窃取环节,包括盗库黑客、窃私黑客、盗卖商家、二手黑店等;在批发零售环节,有钓鱼、木马零售商、域名贩子、个信批发商、卡贩子等;在诈骗策划环节,包括新骗术研发、剧情编导、心理学指导、骗术培训师等;在诈骗实施环节,有电话诈骗经理、短信群发代理、邮件群发代理、伪基站团伙、在线推广技师等;分赃销赃环节,有分赃中间人、atm小马仔、财务会计师等。
面对日趋复杂的电信网络诈骗产业链,林东岱认为,个人、服务提供商、政府都需要做一些工作。
“从个人角度说,现在很多网站身份认证就是一个手机号或者用户名加一个密码,谁也看不见网络那边的人是谁,这就导致身份被冒认十分容易,所以网络用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从服务提供商的角度来说,他们存储了非常多的用户信息,就一定要保护好这些信息,并且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保护工作。从政府部门来说,要有办法来管理、规范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举例来说,有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很多人都在使用其提供的服务,并且相关服务与很多其他的网站、平台和支付业务都有联系,一旦这里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所谓的这种跨平台、跨厂商的诈骗,那么对这样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应该管理得更加规范、严格。”林东岱说。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 杜晓 实习生 张佳欣 共2页 上一页 [1] [2] 网络诈骗受害群体新画像:受害者90后占小一半 电信网络诈骗三万元以上即认定“数额巨大” 消费者亚马逊买书遭网络诈骗 已有130多人受骗 亚马逊遭“安全保障不力”质疑 大量用户遭遇网络诈骗 搜索更多: 网络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