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嫌疑人很深入地研究手机云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金融系统包括电商平台提供的服务,把这些服务叠加在一起,找到中间的空隙进行跨平台诈骗.
生活中,假如有人从未开通过网络银行,任何消费都用现金,而且手机从来不离开身边,这样就一定不会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近日,深圳警方在北京召开案情通报会,向多家媒体通报了最新破获的一起新型高科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有关情况。
透过这起新型高科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一些新特征逐渐显现出来。
一觉醒来账号被盗
何先生是湖南人,在深圳工作。今年2月2日,何先生结束春节假期,从湖南老家出发,自驾车到深圳。
到深圳之后,何先生非常疲惫,赶紧洗漱上床睡觉。2月3日凌晨4时左右,何先生突然惊醒,下意识拿起手机想看一眼时间,但手机屏幕怎么都亮不了。何先生并未在意,继续睡觉。
2月3日9时左右,何先生起床后,发现手机屏幕又亮起来,可以操作了。何先生仔细查阅自己手机后发现,手机里安装的所有程序甚至包括自己的通讯录和短信全都不见了,被恢复为出厂设置。
何先生进一步查阅手机发现,他的手机登录了云服务,登录账号和密码被修改。何先生找回密码后再次登录云服务,弹出一长串的历史操作记录显示,在凌晨一两点时,何先生的手机云备份被进行过多次销毁资料的操作。
何先生还发现,不仅他的资料被销毁了,他的某电商平台账号也被人登录并产生了13笔购物订单,支付总额在两万元人民币左右。何先生迅速致电某电商平台客服,终止上述交易。
在意识到账号被盗后,何先生登录了自己在某电商平台上的金融账户,他在该账户有一定的额度。何先生惊讶地发现,有人利用他的金融账户,从里面贷出了3.2万元,这笔钱转到了他的一张银行卡里。
到目前为止,何先生似乎没有遭受钱财损失,但是他仍然来到深圳市公安局南山派出所报案。从派出所出来后,何先生找到一台atm机,想查一下银行卡里是否真的有3.2万元。查询后,何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只有6000元。
3.2万元为什么变成了6000元?剩下的钱又去哪里了?
何先生立刻把这张银行卡办理了挂失,在银行打出的交易明细显示,2月3日凌晨1时20分,何先生的这张卡里转入2.6万元,这是一笔贷款,贷款方是深圳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之前的3.2万元加上这次的2.6万元,共计5.8万元贷款一到账,在短短两分钟内都被人通过手机银行转到了另一家银行的某账户上,两笔转账共转走5万元。2月3日凌晨4时30分左右,何先生这张卡还被人通过atm机取走2000元。
针对某个人下功夫
深圳警方对此案高度重视,一方面与云服务提供商和中国移动排查此类作案手段的受害人群,对同类案件进行串并处理;另一方面,某电商平台金融部门通过调查受害者账号被盗情况和资金去向,对被盗订单进行关联,排查可疑交易信息,确定嫌疑人真实身份和行动轨迹。综合犯罪嫌疑人实施atm无卡取款,以及某电商平台金融部门多方提供的线索,警方迅速锁定了嫌疑人的活动区域。
2月19日,3名犯罪嫌疑人在辽宁省大连市落网。
据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罗成钢介绍,经过调查,新加坡籍犯罪嫌疑人韩某是这个团伙的头目,他用毒品控制桂林人陈某,让陈某研究各种智能手机以及各种运营商的业务,从中查找漏洞寻找作案机会。陈某从2016年11月开始研究某云服务平台,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和测试,他发现其中漏洞。掌握这门“技能”后,从2017年1月开始作案。
中国移动信安中心品质管理处经理娄涛认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呈现这样几个特点:诈骗目标精准化、诈骗脚本复杂化、诈骗链条产业化。“精准化是不法分子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个人信息,从原来的广撒网向精准诈骗,刚才讲的这个案例就是精准诈骗的情况;诈骗分子往往会跟随社会热点来编制一些新型的脚本,诈骗脚本令人防不胜防;在链条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跨地域、专业化的整个一条产业链”。 共2页 [1] [2] 下一页 网络诈骗受害群体新画像:受害者90后占小一半 电信网络诈骗三万元以上即认定“数额巨大” 消费者亚马逊买书遭网络诈骗 已有130多人受骗 亚马逊遭“安全保障不力”质疑 大量用户遭遇网络诈骗 搜索更多: 网络诈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