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逻辑
低价游反映的是旅游业背后的行业逻辑。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旅行社行业有三类公司:批发商、地接社和组团社。批发商负责设计线路,批量订购航班、酒店等资源,核心价值就是价格低;组团社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大小不限,核心价值就是有客户资源;地接社一般都是旅行目的地实际承担执行的公司。很多时候批发商和地接社是重合的,也叫作供应商。人们常说的旅行社一般指“组团社”。
举例来说,超市就像组团社,它卖的东西就像是旅游产品,消费者可以到超市里面买,也可以线上购物。组团社相当于供应商的产品销售平台,供应商通过批量采购,整合交通、酒店及景区等组成旅游产品。“供应商首先决定旅游产品的价格。”业内人士告诉本报经济观察报,供应商与航空公司、酒店的合同往往是一段时间固定班次的,开团之前卖不掉通常会减价便宜卖掉。
经济观察报采访了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执行总监于占福、从业出境游多年的领队杨先生等多位业内人士,试图解释关于低价游的逻辑。
事实上,旅游业在十多年前属于高端消费,利润空间可观。随着在线旅游的兴起,人均可支配水平的提高,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参与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加剧,从业门槛降低使得大量小旅行社以低价博生存。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统计系统显示,第二季度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7856家。同时,线上OTA也加剧了行业竞争。途牛、去哪儿等OTA不惜巨额补贴抢占市场。携程CEO梁建章在2014年底的时候曾宣布“投入10亿元打价格战”,重点补贴出境的跟团与自由行旅游者,最高每人优惠超过10000元。
而供应商的销售压力导致低价促销,因为供应商在机、酒上都是固定买断时间的,无论是否售出,最后都有固定支出。低于市场成本的费用使得旅行社会在自费和购物上提高收益。杨领队表示这种方法是从国外引进中国的,在国内市场得到更大的发挥。“导游和领队在境外能拿到销售额的2%-3%,有的国家低一点,大概1%。”杨领队说道。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评论员刘思敏告诉经济观察报,低价游屡禁不绝有两个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一味贪图低价,本身对于旅游产品和普通的工业产品、普通商品之间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而旅游产品本身生产和消费是同时的,不能提前预知,它不是标准化的。这反映出游客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其次的原因是旅行社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生存不得的如此。“旅行社和导游这个行业严重供过于求。”
现在客观上来讲,旅行社的违规成本很低。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有法可依,依法治行业、严格执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刘思敏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旅游部门规模都比较小,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来讲想长期持续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政府要持之以恒,不能放任。“最重要的是修改旅游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重心转移到打击强制交易和假冒伪劣。”刘思敏认为利用法律来净化环境还要加强惩罚性赔偿力度,提高维权收益。
除了政府的努力,企业自身努力打造差异化也至关重要。
随着旅游消费群体的逐渐成熟,旅游也出现分化。“对于价格不是特别敏感的这类消费群体更在意的一些感受和细节,因此把业务真正做成熟、做顺之后,其实是一个利润很高,很稳定的一种业务,包括旅游线路的开发,旅游产品的运营,周边酒店服务等其他服务的组织能力。”于占福认为这应该是旅行社未来要努力的方向。“现在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现在都不赚钱。但未来该投资还是会投资,比如海外公司、做机票和酒店业务,肯定不赚钱,这需要时间。”途牛COO严海锋说。
经济观察报 安凌飞 共2页 上一页 [1] [2] 低价游被点名难挡OTA混战双11 揭低价游不死内幕:OTA以成本换市场 深陷价格战 国家旅游局点名批评 责令途牛、携程等9家企业清理不合理低价游 国家旅游局约谈阿里旅行等在线企业 督促“不合理低价游”产品下架 青岛港中旅旅行社打着低价游幌子 到海南狠宰你 搜索更多: 低价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