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双11”,哈尔滨市民王先生对上一个“双11”的遭遇还记忆犹新。尽管抢购到了价格便宜的商品,但随后的维权过程却让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对消费者来说,“双11”的确是一个网络购物“狂欢节”,但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网络购物多年来备受诟病的以次充好、以假代真的“顽疾”,在“双11”期间往往会集中爆发,甚至有非法商家趁着“双11”实施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更令人担忧的是,虽然这些消费陷阱多是老套路,但是仍然蒙骗了不少消费者,而且一些网购骗术也在不断升级。
以次充好虚假打折
“双11”乱象多多
去年“双11”,哈尔滨市民王先生通过某网络购物平台,以568元的价格订购了一款纪念表。几天后,货物送到王先生手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王先生发现纪念表走时不准,最严重时一天慢20多分钟。经与商家多次沟通,可问题始终没能解决,于是王先生来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后在消协调解下,商家同意为王先生办理退货。
无独有偶,鸡西市民李先生去年“双11”利用某网站促销的时机,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一部手机。等手机邮寄来后,李先生傻了眼,从外观看这部手机与新品并无差异,但是使用后却发现里面有大量陌生人的照片,而且频繁出现卡顿、重启等情况,经过专业人士鉴定为二手手机。李先生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可对方却不肯接电话了。
齐齐哈尔市的宋女士去年“双11”也吃了一大亏。她看到某网店在开展“消费满300元减免50元”的促销活动,便花费308元购买了一件原价358元的女士大衣。但随后有网友告诉她,这件大衣在促销活动前一个月只卖210元。按照现有优惠方式计算,宋女士还多花费了98元。
类似的案例在“双11”期间比比皆是。从国家信息中心、百度、中诚信等有关机构对去年“双11”期间电商诚信情况进行的监测看,在媒体和网民曝光的失信案例中,涉嫌售假类占比高达44.82%,同比上升18.2%。今年以来,假冒伪劣、虚假打折、“炒信”等网购乱象有增无减。国家发改委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其中,各大电商平台年中大促活动频繁的6月、7月增幅更是高达2447%、2622%。
六大陷阱引人入彀
网购骗术不断升级
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负责人说,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络购物凭借中间环节少、价格低、选择范围大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然而,有些不法商家已经设下重重消费陷阱。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2016年中国消费者网络消费洞察报告与网购指南》,其中揭秘了网络购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陷阱。虽然这些消费陷阱多是老套路,但是仍然蒙骗了不少消费者,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网购骗术也在不断升级,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陷阱一:“刷单”提高商家信誉度。部分商家为了提高自己网店的信誉度,通过“刷信誉”、“刷假评价”等方式夸大自己出售商品的各方面优势,来吸引或者欺骗消费者。
陷阱二:购买低价商品需绑定附加条件。一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会将商品的价格标得很低,但当消费者拍下此商品时会发现,要享受低价还要满足一些附加条件。 共2页 [1] [2] 下一页 网购价格欺诈情况严重 双11别让打折蒙骗 新加坡中等收入者网购消费最高 双十一别只顾着剁手 网购化妆品更须擦亮眼 “代秒族”频现 是网购帮手还是变相“黄牛”? 网购商品与商场所见不同 电商专供是否值得下单? 搜索更多: 网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