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年度报告(2015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4.58万件,同比增长87.3%,与“十一五”末期相比增长了77.67倍,连续两年排在服务类投诉首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已逐渐成为国人的重要消费渠道之一。然而,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那么,如何让网购市场发展更为规范?如何维护消费者和合法商家的利益?
违法经营钻制度空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网络销售违法行为有愈演愈烈趋势,甚至有网络店家对消费者进行骚扰、恐吓诈骗、敲诈等。
据媒体报道,一名消费者在一家网购店购买两个“吊钩”,因为店家未按规定时间发货,该消费者投诉了店主,没想到,店主竟私下邮寄一箱“冥币”给买家。消费者只得报警,涉事店主最终被判关店。
不过,更多情况是,消费者的投诉往往石沉大海。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在积极开展以实名制体系为基础的网络身份管理工作。但虚假认证正是钻实名制的空子,账号认证信息倒是“实名”了,但用的人却另有其人。重庆工商部门近日查处了一家名为“重庆宇佳信息咨询公司”的违法企业,该公司进行的网店虚假认证、倒卖已形成规模庞大、分工严密的灰色产业链,导致一些不法网店主收到消费者货款后就突然“消失”。由于单个涉案金额一般为几百到两三千元不等,公安机关无法立案,消费者只得吃哑巴亏。
扎紧网络经营的法制笼子
“不法商贩多利用‘虚拟’‘远程’‘信息孤岛’等网络的特有属性从事欺诈行为;电商平台有的同时也是电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第一道监管责任缺位,一些购买者有排斥‘伪劣’而接受‘假冒’的消费心态;政府多部门出台政策,各自监管,导致现有政策法规执行不力……”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陈星莺这样分析网络经营监管难的原因。
陈星莺对此建议,应建立多部门联合的监管机制,提升电商执法实效;加强互联网数据的安全监管,规范商业信息披露;强化电商产品质量监管,从源头上根除假冒伪劣;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监督,形成诚信交易生态。
为了让消费者维权更便利,7月1日,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个系统不仅具有适用法律法规提示功能,还支持多种在线电子数据证据取证方式。该系统未来还面向消费者即时推送网店黑、灰名单,为消费者理性网购提供消费提示、警示。 共2页 [1] [2] 下一页 去年网购投诉增近九成 谁来守护网购消费者投诉权? 这家“未来商店”,将颠覆传统网购零售 亚马逊年度网购节期间订单增长60% 网购成问题服装重灾区 Prada、耐克登黑榜 国家工商总局:2015年网购投诉同比增87% 搜索更多: 网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