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至今只发了几十条微博。因为认真。
一方面,“说出去的话要负责,不能乱说”;更大的原因,是他郁闷地发现,粉丝反馈互动多的往往是明星生活类“八卦”,而他真正想要和人家认真讨论的是体育产品、体育产业、体育文化。
粉丝经济,他也懂。5月22日推出的李小鹏亲子装,“反应不错,到前天卖了600多万件”。李宁笑盈盈打趣:“他女儿是大明星。”多火?上网查查就知道。
他就是认真,坐等人讨论专业话题。
也因这份认真,搏击商海的他,拒绝忽悠,谢绝糊弄。从运动员时候起,李宁就想造一批大众都能来运动、退役运动员可就业、社区公益性的体育园。7年努力,2011年首个“李宁体育园”在他家乡广西南宁开园,迎来每月人数8万到10万,10多位退役运动员在此任教。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如此评价:“没有花哨的东西”,消费水平控制在老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内,是全民健身的成功模式,并为退役运动员提供就业“作出了表率”。
今年4月,又迎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实地走访,强调指出“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比翼双飞,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李宁想要的还是真正做事。所以南宁体育园开建一年间,他几乎每月都回来实地检查,每次都看得非常仔细,“经常挑出不少毛病,工作人员都战战兢兢”。另一面是,记者亲见,他根本就从没想过脱离项目初衷的那种表情。戴在手上体验、配套智能跑鞋的手环,他也老在琢磨如何改进,不甘不愿只是噱头。
这其实是一条不轻松的路。就商而论,依然困难的李宁想借互联网+开辟新局,前景亦难料。或许他的坚持初心、不愿放弃梦想、不愿妥协糊弄浆糊,甚至也是摆脱当下困局的一种羁绊。但是,当不少动漫园入驻的其实是地产公司,“挂羊头卖狗肉”不是孤例,不少创业“纯粹为创而创”,社会存在“不定不静不本”,大家都在忙但忙而浮、创而盲,李宁的初心,是否让人心有所触?
体操王到“策略王”,他是公司DNA
——大陆专卖店先行者李宁说创新
李宁的认真,并不傻梗。他热爱的一个词,是“想象力”。
他对去尝试的分解是:去挑战,去想象,去做。
“运动给我的训练,有助于生活和工作。激发想象力,去实践,去做。”除了一般人印象中的运动员总很坚韧,鲜为人知的是:无论运动员还是企业家,李宁其实都热衷于、也最擅长“策略的寻找、战略的寻找”。
采访现场,一旁的秘书轻语:“策略王,他是我们的DNA。”
1988年“下海”之初,李宁要破的一大普遍难题,是订货会。20多年前的人们只认工厂,没有工厂的就是“皮包公司”。第一次订货会,没有人买李宁的产品,“吃完饭,拍拍手,就走了”,还有人拍着他肩膀语重心长:“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事啊,小伙子。”
尽管后来特地为此建了一家工厂,但李宁已经开始另辟蹊径:“我认定广告需求、品牌价值是存在的。我认定整个价值链除了工厂还应有营销,而营销一靠名气,二靠见识。前者我有。见识方面,我是当时少有的经常出国的人,见得多,听得多。所以我有信心,敢认定。认定了,既然无法借力传统销售渠道,那就自己干。”
中国大陆专卖店,李宁是先驱。
“别人说不行。我们一个个细节研究,挂衣服的方式重新调整。”
现在,李宁再次面对的困难,又是传统渠道。“2011年问题凸显,市场同质化严重,一下子库存积压。过去两三年一直在调整消化,难点在于不能让机器停下来什么都不做,只能是找契机找方法。”“策略王”已经认准和启动的策略是“互联网+”契机,是“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不是孤立的电商,还是会有实体店,还是会有大量购买者去体验。我们是要从传统的供应商,转向线上线下结合的、基于互联网+的体育体验文化提供者。”
“激发自己的想象空间,鼓励自己去做。就像在赛场上,可能比不过,仍然想赢它,想方设法去做。敢想、敢干,才能更高更强。这是运动精神的一个价值。”
这也是他对怎么总结自己特质的回答。
中国新一代有自己的价值与表现
——现代压力族,看李宁如何心理抗压
记者当面提了两个难堪的问题。
一是库存。李宁毫不回避。虽然有分析说“最困难期已过”,去年“双十一”电商部门以7000万元销售额,基本和排名第一的国际品牌旗舰店打个平手,领先第二名两倍以上,但他表示“还是有问题,过去两三年一直在调整,关了2800家门店,还剩近6000家。希望再用两三年,借助互联网,建立新模型,实现持续有效控制,把收缩的市场一步步找回来”。
二是汉城。李宁敞开心扉。“两个月,两个月我心里就过去了。”一要感谢爹妈,“我父亲是老师,教音乐的,生性平和,教育我往往通过写信,从没严厉惩罚,有什么事很快过去。我也就受到影响”。二要感谢朋友,深圳退役会的出场,那段时间里的叮咛,“敲醒了我,这么多人都在帮你,有什么理由继续难过下去,应该要正确对待”。三要感谢国人,初入商海正值萧条,登报征集李宁商标,却没想竟然来了2万多封信,“小学生、老将军、工程师、大学教授、农民、工人,雪片似飞来,热心出点子。这给我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本来还不确定自己‘下海’到底对不对。大家的支持,给了我信心”。
当时“压力山大”。从巅峰到谷底,今天的李宁笑着用一句流行语,轻松话当年:有些信“也太伤人了”。说到这,他第二次把坐椅往后退了退,舒展腿脚平静作答。
上一次出现这个动作,是他采访之初正襟危坐10分钟后,氛围越来越好、心理越来越放松时。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李宁:我是不是企业家不知道 但我是运动员
李宁47岁仍是“王子风范”
李宁:知天命而坚守,转型之路从来不易
李宁:做一个代表中国的体育品牌 我还在努力
李宁济南泉城路店关门歇业 败走核心商圈
搜索更多: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