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路上,顺手带了一本插画版丰子恺“人生笔记”做采访本,首页嵌着他《新年小惑》文中一段:“人生总是人生。人生的幸福可由人自己制造出来。物极必反。人生苦到了极点,必定会得福。”
1988年饮恨汉城,李宁收到过一条绳子,寄件人希望这位25岁的小伙子上吊谢罪。回国机场,他平生第一次灰溜溜走失败者通道,避开人群悄悄离去。
此后直到北京奥运,他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镜头焦点。开幕式上,李宁在“鸟巢”上空凌空奔跑,点燃主火炬,当之无愧登顶“成功”。
今年,又已多年低调的李宁,忽然开通了微博。仅仅几十条发布,便已205万粉丝。见面,这位头已见白的知天命者,手戴智能手环,熟门熟路“指导”记者如何加扫微信;新名片上,不仅有“李宁公司”,也有他旗下带着满腔热忱的“非凡中国”公司,同时头衔多了重回经营一线的“行政总裁”,专访一口气谈了1小时又延长近1小时,“互联网+”说了不下20次……
从赛场“下海”举国轰动,到“鸟巢”漫步举世瞩目,如今,站在互联网大潮涌动的浪尖风口,一个你多半并不知道、但其实一直这样的李宁,再到台前。
至今鲜为人知:“鸟巢”高空翩然漫步的飞人,却从小就极度恐高。
一切皆有可能,是他对自己的定义。
从小恐高,手伤深至骨仍有痕
——过来人李宁对创业者有何建议
李宁给记者看他的手。
食、中指数根手指上,清晰可见,几道疤痕。
大约10岁那年,小伙伴们爬房顶,接二连三往下跳。9米高,地上虽有海绵垫,李宁还是抑制不住地哆嗦了。腿,直打颤,控不住。
这不是胆小鬼的怯懦,只是生理性的恐高。百度百科解释是:“恐高症一般分两种。在高处(比如爬山、在悬崖边)恐高,是生理恐高;怕高处的人或事物(比如追求更高更好的东西),见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物自卑退缩,是心理恐高。”“恐高眩晕会使身体失去平衡,这时站在高处的人就变得非常危险了。”
小李宁没有退缩也没有硬跳,他做了一个对自己人生颇具象征意义的第三种抉择:尝试。
虽然是用手紧紧地拽着墙边的绳子往下滑,虽然绳子非常粗糙,他又极度紧张而死死缠绕在手上,只知生硬下滑,以致深深划裂,白骨赫然在目,但毕竟,靠自己落了地!
恐高这件事,父母也不知,小李宁不想他们担心。
查阅网页,这么多年,也只看到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空中特技总导演程小东曾说:“他(李宁)自己很想争取,他昨天说,他有畏高症,一升起来的时候,他的腿都发软了。(训练)头三天都不敢动。”
而今本人亲证:“那个月每天清场训练是半夜三更,并不算热。但是第一趟上去,第一圈下来,我身上衣服就全被汗湿透了。吓的!”
相比幼时的9米,“鸟巢”那个是50米。
“去尝试”——这是记者提问“对现在风起云涌的万众创业者们有何建议”时,他回答的三个字。
去尝试,李宁才有了一次次从不可能到可能。第一次:他研究国外运动员,自己勤学苦练成冠军;第二次,从体育运动员转型商人;第三,靠品牌做专卖店;第四,从恐高到“鸟巢”漫步……李宁从小到大,一部“皆有可能史”,而且不知他后面还会有哪些可能。
今年以来再到台前,微博微信粉丝手环,演讲活动互联网+。有人说,李宁开窍了。也有人说,生意所需吧。记者采访感受是,推动他一路前行的初心是去尝试。他总是每隔若干年,搞个大动静。从商业上或许他未必算得上最成功,但他的自我强大,他的那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是否能鼓舞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相当一些人、包括制度设计者,更强大地面对畏难情绪——不敢创新、啥都怕错、怕不成功、缺乏坚持?
李宁体育园,“没有花哨的东西”
——隐身复出,李宁这些年来都在做些啥
李宁的爱尝试,不是图新鲜,而是认定之后认真做。
有时甚至认真得可爱。
他其实最近有点“郁闷”。微博开通,粉丝飙涨,他的初心是更多直接和大家交流,获得信息反馈,探讨体育话题。也确有收获。“未必深刻,但他们不拐弯抹角,直接说。”比如许多人说:你应该更加大众化,做便宜点的、大家都能买得起的。他颇认同。也是从微博反馈中,李宁发现如今对鞋的需求,更多转向了功能。脚弓的适应,平足的、高脚背的,个性化越来越强。真正专业的篮球鞋需要整体紧绷,但一般人不是每天训练,隔三岔五动动,太紧绷受不了,希望多些舒适度。这些反馈都直接推动了李宁产品。他还归纳出一个精准市场定位:业余的专业。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李宁:我是不是企业家不知道 但我是运动员 李宁47岁仍是“王子风范” 李宁:知天命而坚守,转型之路从来不易 李宁:做一个代表中国的体育品牌 我还在努力 李宁济南泉城路店关门歇业 败走核心商圈 搜索更多: 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