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血”咖啡厅:吸血鬼粉丝难撑起生意
去年7月,滨江横路一家卖“血袋”的咖啡店也曾吸引了不少眼球。这间主打“血袋”饮品的咖啡厅,用“血袋”来装浓缩果汁加鲜葡萄汁调制而成的饮料。“血袋”包装完全“抄袭”了医用血袋,还印上了条形码及“blood”字样,底部还有小孔,可挂在支架上,并附有输液管及阀门。
记者日前回访看到,铺面虽然还是咖啡厅,但铺名和出品已经变了。记者咨询得知,“血袋”咖啡厅开业没开多久就关门了,现在的蛋糕饮品店已经是第三手。据现在的店主介绍,“喝血”咖啡店生意不佳,来“喝血”的顾客都是图一时新鲜,目标顾客是吸血鬼粉丝,但这个群体并不大,而且这里铺面面积小,最多只能容纳20人,开销却很大,很难维持。
食客:“重口味” 不能挑战底线
视觉上的“重口味”餐厅,在广州究竟有没有市场?
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白领。有人表示愿意去体验一次,但不会常去;还有人表示,不会去这样的餐厅吃饭。白领张小姐就认为,吃“便便”很恶心,影响食欲,对于主题餐厅,自己更愿意体验动物园餐厅、hello kity餐厅等。
在大众点评网上记者看到,消费者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各家主题餐厅的环境、特色服务上,较少提及菜品,不少顾客对便所餐厅的环境给予好评,但也有一些顾客接受不了从小便池、蹲厕里“找”东西吃。
美食家:哗众取宠 难有生命力
广州本土文人美食家李渔认为,哗众取宠的餐饮在广州没有生命力。广东人素来喜欢有文化的菜品,例如烧鹅、白切鸡、白云猪手等,这些菜品都有传说、典故,而且取材原始,这样的美食广州人才会喜欢。
“坐在马桶上吃饭,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还会觉得恶心。”李渔表示,广州是千年古都,广州人的文化素养较高,都比较文明,而在马桶上吃饭是一种不健康的意识形态,不符合广州人追求的文明,广州人对这样的餐厅会有一种抗拒的心态,所以此类餐厅难以长久生存。
此外,为追求“形”、“色”,此类餐厅的出品往往会使用较多酱料或添加剂,影响食物的味道和营养价值,这和当代人追求的健康饮食文化也是冲突的,“人类的成长和发展是靠着文化的发展前进的,这种便所餐厅、喝血餐厅本身与文化的发展背道而驰,当然不会得到大众的支持,倒闭是必然的”。来源:信息时报 周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郑州公益主题餐厅“一碗面“开业 东阳首家动漫主题餐厅开张 北京“钓鱼岛”主题餐厅广告牌被拆 物业:太敏感 招商必看:13个儿童亲子类主题餐厅品牌 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主题餐厅亮相合肥 搜索更多: 主题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