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M&M's巧克力豆在全世界随处可见,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针对的是二战军人。
“三把火”烧完高层烧员工
“火星怪兽”开疆拓土
在欧洲证明了自己的弗瑞斯特,并没有忘记美国的父亲。他出走一年多后,父亲法兰克病逝,生意交由第二任妻子和女儿打理。弗瑞斯特始终认为父亲的公司应该属于自己,一直在收购美国玛氏公司的股票。1964年,两家公司终于合并,弗瑞斯特集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于一身。
弗瑞斯特对公司展开彻底变革。他砍掉了管理层的福利,诸如用餐室、法国厨子、橡木画框、艺术收藏品、地毯和专用直升机,并取消了管理层好听的头衔,不给他们配秘书、不设大办公室,每个人都得自己接电话、自己复印、自己倒咖啡。他还要求包括玛氏家族成员在内的所有员工都要打卡上班,迟到就扣10%的工资。
弗瑞斯特的“三把火”还烧向生产流程。他要求巧克力豆工厂每隔45分钟就彻底擦洗一遍地板;每一条士力架上面要不多不少摆15颗花生米。一天半夜,他突然打电话给员工要求将一批M&M's从货架上撤下,原因是他从超市买了一包同批次的巧克力豆,发现包装上的“M”印得不够清楚。玛氏公司也是糖果业中第一家在包装上标示食用期限的厂商。
弗瑞斯特不仅对员工严厉,对子女也近乎苛刻。1964年,弗瑞斯特刚成为董事长时,29岁的二儿子约翰为妻子办生日Party而缺席高级主管会议,弗瑞斯特勃然大怒,他命令约翰马上回到公司,并罚他当众跪在会议室里祷告。
当时的媒体曾评价弗瑞斯特“脾气暴躁”“低调而古怪”,员工甚至用“火星怪兽”形容他,因为玛氏和火星在英文里是同一个词。弗瑞斯特清楚自己并不受人欢迎,但他从不认为生产糖果的人就一定需要好人缘。他说:“我不是一个糖果制造商,我想建造一个帝国。”
“买买买”的第三代
坚决不上市的糖果帝国
弗瑞斯特用了9年时间,重塑了玛氏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1973年,69岁的他决定退休,将经营权交给儿子小弗瑞斯特和约翰及女儿杰奎琳。
玛氏公司的第三代领导人继承了父辈的固执。由于三人从小跟随父亲在英国长大,所以他们习惯了英国口味,不喜欢吃花生酱而偏爱榛子。因此,玛氏公司推出了很多含榛果的产品,不过它们大多因为不符合美国人的口味而遭到市场冷落。1976年,美国一些企业在红色食用色素中发现致癌物质,虽然玛氏公司并没有使用这种有问题的色素,但他们还是从M&M’s中拿掉了红色部分。这一决策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10年之后玛氏公司才敢把红色部分重新放回去。
与父亲只专注于生产不同,玛氏第三代掌门人尝试通过并购扩大版图。他们先后买下了德芙公司、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2008年还联手巴菲特,斥资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箭牌,从而使公司成为全球行业老大。
如今,玛氏公司在全球拥有7.2万名员工,它的总部却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座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中,这里只能容纳80人,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一块写着“私人房产”的牌子。
尽管利润超过大多数世界500强公司,但玛氏家族坚决不肯让公司上市,至今都还是一家百分之百的私人企业。在决策层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
那玛氏公司把钱都花在了哪呢?答案是人力资源。
本月,该公司再次获得《财富》杂志“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称号:首先是收入高,其次是福利好,它的自动售货机随时提供免费糖果,员工开会时可以随意嚼口香糖,公司还督促员工上夜大,学费由公司承担。
曾有猎头试图从玛氏公司挖人,遭到婉拒,这位员工说:“也许别的公司真的很好。但他们把钱花在了大理石地板、毕加索的画这些错误的地方,这些东西会让企业增值吗?”
(综合《环球人物》《英才》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玛氏、好时、费列罗巧克力“三巨头“同上进口食品黑榜 玛氏、好时、费列罗,巧克力“三巨头”同上进口食品“黑榜” 玛氏食品进口两批恒天然脱脂乳粉不合格 玛氏押宝M&M’S拓展中国市场 玛氏押宝M&M”S拓展中国市场 搜索更多: 玛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