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成长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奇迹,但对于联创节能(300343)来说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
股价从28元/股上升到72元/股,联创节能用了不到10个交易日;创造4亿多元的销售收入联创节能只用了23个生产工人;回应一起媒体质疑,联创节能洋洋洒洒万字……联创节能高成长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第一宗罪:“自泼冷水”
连拉19根阳线、股价一个多月暴涨160%,毫无疑问,联创节能是岁末年初最大的“妖股”。但最终纸包不住火,联创节能近日公告撇清了围绕在身上的利好传闻。利好出尽,联创节能上周三复牌后“一”字线跌停,以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了19连阳走势。
联创节能在公告中称,考虑到公司2012年度预计只有5%-10%的业绩增长,高送转方案与公司业绩成长性不相匹配,这就意味着,之前被捧为“高送转之星”的联创节能对投资者失约了。
“高送转”预期是联创节能19连阳的主要助推剂。截至2012年9月30日,每股资本公积金高达6.59元,每股未分配利润2.65元,联创节能无疑是高送转的“苗子”。但随着股价大幅上涨,联创节能也先后多次对高送转传闻进行“表态”:2012年12月21日称尚未对2012年度业绩分派方案进行讨论;12月31日再次重申未讨论。
在公司猛烈“降温”之下,联创节能股价疯狂炒作被终结。上周三,联创节能复牌后“一”字线跌停,全天成交1137手,量比仅为0.05。截至收盘,在64.89元的跌停板上有240万股等待卖出,占联创节能流通盘的24%。
第二宗罪:“伪高新”
事实上,联创节能“自泼冷水”也是被逼的,在被外界质疑公司业绩存在造假嫌疑时,联创节能也意识到了之前的允诺也只是空中楼阁,只不过是游资借机炒作的一个话题罢了。
外界质疑的焦点之一是联创节能的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对不上号,而该项则是衡量高新企业与否的重要指标:根据其招股说明书,2008年、2009年、 2010年和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787.77万元、714.45万元、1194.48万元和1109.95万元,分别占同期营业 收入的比例为4.66%,3.33%、3.52%和3.49%。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表面上看,联创节能研发费用支出比例完全符合不低于3%的要求。但诡异的是,在公司财务报表上,却找不到上述巨额研发费用的踪影。
质疑者称,财务数据显示,2009年度、2010年度和2011年前三季度,联创节能所有的管理费用分别只有496.05万元、451.2万元和467.18万元。 研发费用一般都计入管理费用的科目下面,但即便把公司所有管理费用都当成研发费用支出,也远远达不到3%这一高新技术指标。
除被质疑“粉饰”研发支出外,联创节能还被指为了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评定中的专利数指标突击购入专利。有媒体报道称,联创节能招股书中显示的实用20新型专利几乎都是在2010年一年的时间内取得的,授权时间均在2010年3月24日和2011年1月12日之间。
更为蹊跷的是,上述20项专利均未标明取得方式。据此有人怀疑,可能是联创节能为了冲击IPO专门买的这些专利。联创节能成立于2003年1月,公司原名淄博联创聚氨酯有限公司,在2010年6月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正式冲击创业板IPO。
联创节能的另一大疑点在于,公司以极少的员工人数和极低的资产规模创造了极高的利润。联创节能IPO 时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1年,联创节能的营业收入为4.46亿元,净利润为5089.81万元。当时公司员工只有89人,生产人员只有23人;固定资产原值899万元,机器设备295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联创节能人均产值达到惊人的501万元。
质疑者研究同行业龙头老大红宝丽(002165)公司和另一家规模较大的绍兴恒丰发现,联创节能的人均产值是红宝丽的4倍之多,是绍兴恒丰的两倍之多。而后两者的设备净值分别是联创节能的6倍左右。 联创节能涉嫌造假 网友微博举报四宗罪 联创节能被质疑财务造假 高送转传闻破灭 中联重科遭遇“举报门” 两利空突袭联创节能 联创节能假高新真炒作 80人小厂撬起4.5亿收入 联创节能假高新真炒作:80人小厂撬起4.5亿收入 搜索更多: 联创节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