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一些在该工厂做了两三年的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工资差不了太多,每个月工资是3000多块钱。
好的一面每天下班后要打扫车间
据记者了解,厂区的每个生产车间都设置了门禁系统,并且有看管门禁系统的员工,这些员工不仅要看管门禁系统,还负责发放一些日常用品。员工进出车间,都在指纹识别器上按指纹,只有指纹对应,员工才能进入相应的工作车间。虽然很多人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一年多,但是对于厂里的很多车间却并不熟悉。
记者在压榨一期车间看到,指纹识别器安在门口,每次进入员工就要把手指伸向识别器,辨识成功后才能开门。
厂里的员工告诉记者:“制曲车间每一次制曲都要洗一次布料,这些盖在原材料上的布有好几百米长,只能依靠进口的机器来清洗,每用一次就要洗一次。”
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说:“那些矗立在厂区的大罐子就是装原料的,白色的是用来装豆子的,绿色的是酿造用的,运送豆子的车每三天来一次,运送麦子的车两三天来一次,麦子是一袋一袋的,豆子都是散装的。”
每天当完成生产任务后,员工面临的问题就是按照规定对生产设备以及工厂卫生进行打扫,每天完工都要清扫,每周一次大打扫,工厂用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几个词来要求员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天下班后,员工都会在主管或者班长的监督下进行卫生打扫,打扫卫生包括地面和机器设备的清洁。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说:“一定要保持地面干净,不然会挨领导骂,会被扣分。”
◎记者手记别让操作规范成了一纸空文
食品生产从原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员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处在生产一线的员工则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中之重,但是往往处在一线的员工容易忽略一些问题。
记者接触过几个大型的食品生产厂,虽然有的企业花很多时间给新员工做培训,但是员工下车间后,执行规范时却流于形式,让操作规范成了一纸空文。
部分处在一线的员工认为,培训是培训,下车间是下车间,培训完了照样我行我素,只要监管人员不在,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不被监管人员抓住就行。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良好操作规范能否执行好,全靠员工自觉。
据记者观察,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细节,与员工本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生活中有良好习惯的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更注重食品生产细节。
繁重的工作让处于一线的生产员工疲于应付一些细节,给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则会让员工心情愉畅,从而更积极地处理这些细节。
从原料到成品,每一道工序少不了一线员工的一双手,这双手掌握着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掌握着食品企业的命脉。食品安全无小事,生产细节更是生产过程中的大事。 搜索更多: 欣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