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赶早,不少茶农开始在寸土寸金的西湖龙井产地大规模种植冒芽时间较早的“龙井43”。相较于“龙井群体种”,新品种“龙井43”出芽更早、产量更高、外形更美。相关农业部门数据显示,“新龙井”的种植面积大概占到全部西湖龙井的三成左右。但记者实地了解发现,其占比还远高于此。
家住龙井村附近的老杭州赵根勤说:“经过1200多年延续下来的老茶树上产的‘土茶’香气浓、味道醇,这是‘龙井43’没法比的,茶叶一碰到水,好坏就出来了。”
同时,随着机械科技的发展,效率、高产量、炒茶机开始被广泛使用于西湖龙井的炒制中。据了解,机炒茶每个工人每天可炒制出20斤,而手工茶每个工人一天最多只能炒制两斤。在专家看来,这对龙井茶品质也有影响。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西湖龙井的价值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文化艺术价值,但西湖龙井是一个茶农、茶叶企业、经销商都能够使用的名称,人人都可以用,让西湖龙井的美誉处于毫无保护的状态,再好的“金字招牌”都会被滥用、用烂。
大佛龙井“叫板”西湖龙井的启示 一些专家认为,西湖龙井面临的问题,反映出我国一些企业还停留在通过短斤缺两、弄虚作假或低价恶性竞争,来赚一些低端加工环节的钱,却糟蹋了最值钱、也最具开发潜力的“品牌”资源,可谓“捡了烂芝麻,丢了大西瓜”。
专家提出,西湖龙井的品牌保护,通过国家标准制定、原产地保护、加大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等方法,可以统一准入门槛,突出品牌优势,使这个行业更为规范。同时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大佛龙井品牌建设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标准化生产、经营保证品质。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办标准化茶场、茶叶合作社,茶农种植时由茶场统一提供品种、化肥、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炒制、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的方式。让大佛龙井成为一种标准化的茶产品。
记者在大佛龙井炒制中心看到,炒制车间一尘不染,进入车间要套上鞋套、换上白大褂。大佛龙井经过炒茶机上炒制后,由炒茶技师开始回锅炒制,再由检验师对刚刚炒制的大佛龙井进行检验,合格后进行包装,生产呈现现代化、规模化和精细化。
二是建立严格的专卖制度,保障品牌。据了解,大佛龙井专卖店和大佛龙井专柜的设立有严格标准,并提供补贴。经销商的专卖店的建立、装修、陈列等经过新昌县的检验合格后,每个专卖店补贴3万元。
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会长商建农说:“品牌是一个综合体,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不但要求从源头上把握品质,也要求从终端把握市场。希望茶农、茶商能够着眼于长远利益,促进西湖龙井茶市场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