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品牌受到质疑,双汇损失难以估量。作为双汇教父级灵魂人物,万隆力挽狂澜并满怀信心:“公司会在两到三个月恢复正常。”
很多人对此怀疑。
如今,舆论的质疑依然铺天盖地,大多数双汇的门店依然冷清有加。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何时能恢复,依然是个不小的问题。(经济视点报首席记者 陈媛媛)
上万人的会场,气氛凝重低沉,鸦雀无声。当指针指向上午10时,突然掌声雷动。万隆一行健步入场,掌声持续到这位71岁老人落座。无数双目光射向主席台。双汇董事长万隆面色平静,表情严肃。
这位曾经当过铁道兵,入主双汇后,一手将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厂,缔造至中国最大的肉类企业的传奇人物,已经成为双汇人的精神支柱。
但如今,空前劫难之下,很多人都担心,双汇能否渡过劫波?万隆能否挺住?
3月31日,漯河市体育馆,一场名为“双汇集团职工大会”的万人会议在这里举行。这是一场汇集漯河市政府领导、双汇全国各地员工代表、供货商、经销商、金融单位、投资机构以及全国三十余家新闻媒体的会议。在双汇大厦、物流公司会议室、异地工厂会议室、肉制品事业部各销售大区会议室等地设立了视频同步分会场。
爆发瘦肉精事件后,各种各样的指责和质疑,已经持续半个多月。
正如会场横幅悬挂的标语,万隆、双汇,都在经历着生死攸关的考验。
危机
3月15日,全国两会于一天前刚刚闭幕。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万隆,尚未抵郑。两会期间,万隆还在为发展现代农业支招,呼吁加大资本、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向农业转移和投入。
这位极具前瞻性的企业家,始终对食品安全充满警惕。他在两会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要用好三种力量,做好四项工作。万隆所说的“四项工作”的第一条就是,搞好产业化,保供应,保食品安全。做好从农业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提高订单农业的现代化经营水平,履行好农产品工业保障供给和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
一位河南食品企业的掌门向记者透露,在3个多月前万隆参与的一场论坛上,万隆提出他最担心的就是食品安全。
没想到一语成谶。从3月15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万隆当天的时间和日程安排完全被打乱。当天上午,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指出,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涉嫌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得知消息后的万隆,更知道无论双汇还是他本人,又将面临着一场劫难。
不过,类似的挫折对万隆而言,并非第一次。但这一次危机的冲击掀起的风浪,显然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要大。
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
3月16日下午开始,全国各地超市双汇产品下架,部分加盟店相继倒戈。
从3月15日起到31日影响销售15亿多元;济源双汇处理肉制品和鲜冻品直接损失预计3000多万元。
但对于万隆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双汇集团20多年时间铸就的放心品牌受到质疑,这个损失难以估量。
担当
被推至浪口风尖的万隆究竟处于何种心态?
3月16日凌晨2时,从北京紧急赶回漯河的万隆,力排众议,做出了首个重要决定:双汇第一时间向消费者致歉。
3月16日,双汇集团发表第一份声明,第一条即为:“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是双汇集团下属的子公司,对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双汇集团深表歉意。”
3月31日的万人大会上,71岁的万隆深鞠躬后,再次道歉。“报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双汇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产生了影响,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大冲击,形成了一个危机事件,在此,我和集团高层向全国广大消费者再次道歉。”
在之后的媒体提问环节,万隆再一次为瘦肉精事件做检讨。“如果一次不够的话,我检讨再检讨。”
不少双汇人心情复杂地看着他们心中的教父级灵魂人物。“在双汇,对很多员工而言,万隆犹如父亲般,被人崇敬。他经常去食堂吃饭,平易近人。”一位双汇员工如是告诉记者。
万隆讲话和回答媒体提问期间,全场十多次掌声雷动。这种掌声是由上万人内心自发而成,空前感染了全场气氛。
很多人都明白,在瘦肉精事件中,固然有企业把关不严的问题,但根本问题在于上游流通环节的政府监管问题。有媒体测算过,如果瘦肉精完全归于下游屠宰企业监测,其成本要远远高于一头猪的价值。
但面对这道无解的难题。万隆继道歉之后,再次决定:提高“瘦肉精”检测比例,自3月16日起要求由抽检改为“瘦肉精”在线头头检验,确保100%全检。由此,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个多亿。
有媒体评论,这是企业办社会的又一次错位。
但万隆别无选择。
事实上,道歉和头头检的决定,在双汇管理层内部一度产生争执。
很多人的疑虑是,济源双汇实施的是职能部门派驻的兽医官驻厂检验制度,主动将错误揽到自己头上是不是太冤?而且,根据国家农业部有关规定,对“瘦肉精”是以2%到10%的比例抽检,双汇已经履行了这个程序,如果要实行“瘦肉精”的逐头检验,带来企业成本的大幅增加,怎么向投资者交代?
但万隆说,“有错,我们就要认。我们基层人员的疏忽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我们就要道歉。”
事实上,在双汇危机处理中,万隆的决定,在双汇管理层内部引起争议的不止一起,但最终都被万隆说服。
比如济源双汇的收回。根据政府监测,济源的肉制品全部合格,那么,还要不要下架?要不要接受退货?要不要收回?对此,管理层很多人提出,双汇需不需要用自己的合格产品,为市场的疑虑买单?但万隆依然决定全部无条件收回。
底气
“我们自己的产品,自己心里要有数。”这是万隆对下属多次安抚的话。
危机当中,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素质,便是健康的体格。否则,千里之堤,将溃于一个个蚁穴。
尽管媒体质疑双汇18道检验管不住一头猪,但对此,万隆其实是有苦说不出。他曾经向媒体抱怨说,“近期,一些人士质疑‘18道检验管不住一头猪’。关键问题是在目前生猪养殖环境下,屠宰行业执行的对‘瘦肉精’的抽检存在着风险,不能保证100%合格。我们现在执行生猪屠宰在线逐头检验、100%全检,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在成本和安全这道选题上,无论成本有多大,我们首先选择保障食品安全。”
在经济视点报记者参观双汇的生猪屠宰的流程时,了解到了双汇工业化屠宰和生产的整个程序。不可否认,在国内,双汇的监测和把关,依然是一流的。
双汇对一线员工的卫生要求管理到指甲上,要员工工作前用洗手液洗手,用指甲刷清理指甲。对于屠宰后的生猪,从各种寄生虫的检验,到多次的杀菌;从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监测,到病猪的细致判别,无一不体现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在瘦肉精事发后,监测流程中已经增添了瘦肉精程序。
万隆的内控体系,在危机发生后产生了巨大作用。截至发稿前,来自全国各地70多个地区的政府抽检报告显示,双汇产品合格。
3月15日以来,北京按照2008年奥运会的标准进行检测,全国52个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双汇几百种产品进行抽检,双汇产品全部合格,无一例有“瘦肉精”。
“问题就在济源一家工厂,双汇整体的产品是经得起检验的。”万隆说。
尽管如此,万隆依然把内控再次放到重要地位,加以全新强化和打造。
3•15央视报道后,双汇集团半个月以来,先后召开20多次专项会议,研究部署调查、整顿、处置工作,对企业的产品进行了普查,对质量内控体系进行了完善,总结教训,研究部署各个阶段的工作。
3月31日,双汇集团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作为独立的监督机构,将对双汇集团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并定期向企业和社会反馈结果,监督企业履行职责,走出一条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确保双汇产品安全、放心。
万隆的底气,不仅来自产品质量,更来自充沛的现金流。这成为双汇渡过难关的更关键保障。
迷雾
危机发生后,万隆挽回公众信心的一个重要决策,便是除了采购重点要向规模化养殖场转移之外,双汇集团要亲自养猪。
经济视点报获悉,双汇决定,“屠宰加工厂建到哪里,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实现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双汇集团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启动也制定了一个阶段性的计划。根据计划,屠宰业在4月15日要达到1400吨/天以上,4月底要达到1500吨/天以上;肉制品业4月15日要达到3500吨/天以上;4月底要达到5000吨/天以上。
按照公司原定计划,3、4月肉制品每天的销售计划应该在5000~6000吨左右。“此前会议上也提到3月底肉制品要恢复至2000吨。根据统计,3月30日双汇全国肉制品的销售已经达到了2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