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还在等春天
奈雪的茶逐渐失去市场优势的故事早已被反复讨论。
起初,无论是在新茶饮市场格局初现时,还是闯关港交所之际,它都曾作为行业的标杆存在。
然而,在扩张策略上,奈雪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当蜜雪冰城、古茗等公司忙着加盟拓店时,奈雪仍坚守直营模式,就遗憾地错过了加盟扩张的黄金时机。即便后来松口尝试加开放加盟,但此时新茶饮市场已被其他公司蚕食殆尽,且严苛的加盟条件并未能带来实质性的转变。
在业态多元化探索方面,奈雪曾尝试过“奈雪酒屋”“奈雪茶院”以及潮玩周边店、生活集合店等多种业态,然而这些尝试至今尚未转化为显著的财务收益。
此前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奈雪的茶是新茶饮第一股,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亏损困境,门店投资成本高昂,随着更多竞争对手相继上市,其在资本市场的领先优势已不复存在。
专家还表示,茶饮市场逐渐变为红海,消费者选择增多,忠诚度势必进一步降低,因此门店经营难度更高。作为高端茶饮品牌,奈雪的茶拥有较高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但如果连锁品牌单店成功模式一直未能成型、难以复制的话,其规模始终受限,也可能会引发投资人不满,失去信心。
由此猜测,奈雪此时切入轻食赛道,一方面是希望在市值管理上能“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则是迫切寻找新的业务增量。毕竟,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中国轻食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其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并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1500亿元。
此外,在不久前,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还联合印发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预计未来还将掀起新一轮的减肥热潮。这一趋势有望推动轻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为奈雪创造更多的估值跃升机会。
欲开花,先扎根
在星巴克与奈雪的命运镜像中,我们看见消费品牌迭代的残酷逻辑。当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厮杀,创新试错与财务考验的天平开始剧烈摇摆。
诚然,一家企业的真正价值远非市值、收入等一系列冰冷数据就能诠释,但奈雪试图用产品矩阵叠加、场景延伸的“加法”突围,却像在薄冰上起舞——它的基本盘并不够坚实稳固。
这场自救实验的悖论在于,当新茶饮赛道进入效率至上的下半场,拓品类等创新举措反而可能稀释其核心品牌资产。正如星巴克在第三空间神话褪色后的艰难转身,奈雪此刻的每个战略决策都可能在透支尚未筑牢的护城河。
消费品牌的春天从不会缺席,但需要穿越寒冬的耐心与智慧。对于仍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的奈雪而言,或许真正的破局点不在眼花缭乱的加法游戏,而在于找到那个既能承载创新野心、又能支撑财务底线的战略支点。
新的尝试或许在很久之后的财务数据中才能得到体现,但资本市场的耐心已经进入倒计时,这场关乎新茶饮进化方向的压力测试,留给奈雪的解题时间已经不多了。
来源:亿欧网 杜心怡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