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巨头逆势涨价,打出反价格内卷“信号枪”?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2024年,许多餐企都苦不堪言。为了争夺顾客,许多餐企纷纷采取了降价的手段,然后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整个行业也进入了低利润的时代。在这场激烈的价格战之中,大批中小型餐饮门店难抗生存压力,纷纷黯然离场。
如今,一批头部餐企从卷低价转向了涨价,背后有着怎样的信号?
1、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被压缩,卷不动了
近期,一批头部餐饮品牌开始采取涨价措施,实则也是无奈之举。
一方面,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带来了巨大压力。例如瑞幸近期的涨价,主要是受咖啡豆成本大幅上涨的影响。去年,咖啡豆期货一度创下近50年新高,价格涨幅高过黄金。作为头部品牌,瑞幸的供应链虽然较为成熟,但面对如此高的成本上涨,也不得不调整价格来维持利润。
包括萨莉亚、肯德基等等,此番涨价都是为了应对成本压力和市场变化,来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相比头部品牌,中小餐企在面对成本上涨时,显得更加无力。
去年,全国多地蔬菜价格上涨部分涨幅超30%,还有猪肉、鸡蛋等刚需品类的价格也在飞涨。面对食材成本的不断攀升,许多餐饮老板却不敢涨价,担心因为涨价而流失顾客,结果只能换来利润的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餐饮消费力下滑,客流减少成为困扰每个餐饮品牌的难题。为了吸引顾客,许多餐企被迫卷入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在整个行业越来越卷的情况下,一大批餐饮品牌难以为继,最终选择关店。
2、无序、恶性的价格战“内卷”,是饮鸩止渴
近几年,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客流下滑,整个餐饮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业掀起了激烈的价格战。
各大餐企纷纷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试图压过竞争对手。然而这个举措只能带来短期的效果,最终结果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餐饮行业本身就存在很高的成本压力,从食材采购到门店运营,无一不需要资金的支撑。价格战虽然吸引了一时的客流,但却牺牲了利润。一些餐厅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不仅影响消费者的用餐体验,还会降低自身的口碑。
而长期的价格战,不仅损害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是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大幅下降。尤其是中小商家,难以承受成本的压力,导致资金链断裂,甚至被迫关店。
3、头部玩家开始逃离价格战,回归价值竞争
经过价格战的激烈厮杀后,一些头部餐饮品牌开始选择逃离。这不仅是一种战略调整,更是释放出了信号。
这不仅是简单的价格调整,也是代表一种理性回归,将重心从“以价换量”转向“以质取胜”。
餐饮企业的根本在于产品。一味的低价内卷,只会牺牲品质,而摆脱价格战,餐企能够在食材、工艺、服务和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打造品牌自身的护城河。如今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关注品质、服务和体验,这为品牌转向价值竞争提供了契机。
价格战的尽头是价值战,未来,餐饮业的竞争将不仅仅是以价格为导向,而是围绕产品和服务进行深耕,进入“以质取胜”的竞争阶段。
此次,瑞幸、肯德基、萨莉亚等一批头部品牌的涨价动作,也是代表了未来的趋势,越来越多餐企将进入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竞争阶段。
4,涨价是一种能力,背后是硬实力的比拼
对餐企而言,涨价并非简单的价格调整,而是企业硬实力的一场综合比拼。
餐饮企业的利润,很容易受到原材料成本波动的影响。头部餐企敢于涨价,往往是因为具备了高效且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在采购、运输、储存等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领先。
如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所说:“涨价是一种能力,而南城香不怕打价格战。因为我们的供应链设计,就是考虑长远的成本优势。我们的组织架构,股权架构,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成本优势。这不是一个品牌,一年、两年就能拥有的优势。”
可见,涨价的背后反映的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品牌影响力、客户忠诚度等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而这些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而是企业长时间修炼内功的结果。
小结:
在这场持久的价格战漩涡中,一批头部餐企开始选择逃离。
这一转变不仅是应对成本的举措,更是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信号。
涨价背后也是一场企业硬实力的综合较量。
头部餐企通过优化品质、服务和体验,摆脱低价竞争的桎梏,构筑品牌护城河。
各位餐饮人,您认为接下来,餐饮业的“价格战”会停止吗?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