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古茗22个现代化仓库覆盖76%的门店,鲜果从采摘到门店仅需48小时。这种效率让古茗的物流成本低至GMV的1%,而行业平均为2%。
据招股书,截至2023年9月30日,古茗能向97%的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在中国前10大现制茶饮品牌中,古茗是唯一一家能够向低线城市门店频繁配送短保质期鲜果和鲜奶的企业。
冷链仓储和物流能力是在这个门槛较低的消费行业中,能建立起的壁垒之一。蜜雪冰城与古茗,都以对供应链的控制力见长。
一来,向加盟商销售产品和设备是古茗主要来源之一,来自加盟商的收入超过古茗收入的97%,因此对改善供应颇有动力;二来,优秀的供应链能力也能最大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品牌竞争力。
有强大供应链能力做保障,古茗构建了具有吸引力的加盟模型。2023年,古茗的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率达20.2%,与同期其他品牌15%以下相比,领先很多。
但随着古茗门店的扩张,这一种领先优势能否保持仍是问号。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古茗的增长已经显出疲态。
首先是同店GMV已经出现负增长,浙江大本营2024年前三季度同店GMV降0.8%,一些重要城市的GMV降幅达到1.4%;另外,古茗的净利润增长也在放缓,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的净利润为11.20亿元,同比仅增长11.8%——这或许是古茗努力控制节奏和平衡换来的。
盈利能力越来越有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每家新开加盟店的日均GMV,从去年同期的5800元降至5200元。加盟商开始加速流失。2024前三季度,古茗加盟商流失率达到了11.7%,而2023年全年仅为8.3%,2021年为6.2%。
度过了快速跑马圈地的阶段,在扩张还是赚钱之间,如今只能选一个。
目前看来,古茗选择的是保住利润水平,暂缓开店进程,避免加盟商左右互搏。古茗曾在2023年喊出“万店”计划,但截至2023年,古茗门店仅为9001家。2024年前三季度,门店也仅多开了778家,而2023年一年就增加了超过2300家门店。
从“狂飙”到“内卷”,古茗何处寻增量?
中国茶饮市场从2018年发轫,市场规模从1878亿元增长到2023年5175亿元,但年增长率也从22.5%下降到16.7%,有机构预计,未来五年市场复合增长率或将进一步放缓至10%以下。
从一个新兴行业进入“存量市场”,新茶饮行业用了差不多8年。市场早已进行残酷洗牌,即使是获得先发优势的品牌,也需要打一场生存之战。
书亦烧仙草一年关闭近2000家门店,茶百道虽保住规模但利润率腰斩,奈雪的茶市值缩水超90%……“9.9元”的价格战将所有品牌都拖入泥潭,即使如“优等生”古茗,同店GMV、单店GMV等关键指标均出现下滑,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姿势。
目前看来,作为“行业老二”的古茗,正跟随行业老大蜜雪冰城的步伐过河,二者本身有诸多共同之处,平价标签、主攻下沉市场、深耕供应链。在磨练好基本功后,它们都试图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量。
产品方面,从奶茶攻入毛利更高的咖啡领域,或能成为其增长策略之一。
这对于布局近万店的古茗来说,仅需要在店内加设一台咖啡机,便能快速渗入下沉市场。古茗还延续了自身“果茶”的优势,将自研柑橘汁融入现磨咖啡。蜜雪冰城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在2024年底已经达到4000店的规模,也帮古茗验证了可行性,不过古茗似乎并未选择独立开辟品牌。
市场方面,向外“卷”出海也存在新空间。蜜雪冰城、瑞幸、喜茶等纷纷在海外攻城略地,霸王茶姬计划2025年进军美国市场,试图开辟新的消费市场。但目前来看,仍需等待战果。
整体而言,这两条路都充满诱惑,或许短时间内能带来增长,但长期来看,阻力不小。咖啡行业的“卷”度与奶茶行业不相上下,坐在牌桌上的玩家们依然免不了激烈厮杀。奶茶与咖啡也越来越有融合的趋势,本身就有一些替代性和竞争性。而出海,则意味着古茗在国内苦心建立的供应链优势难以发挥,还需面对重新建立品牌认知等问题。
有业内人士提出,奶茶行业急需下一个“聂云宸”。彼时喜茶推出的芝士奶盖、多肉葡萄等新品,为奶茶行业注入了新鲜与活力,开启了奶茶行业的“狂飙”时代。但如今快速汰换、高度饱和的奶茶市场,留给产品创新的空间越来越狭窄。
古茗2024年前三季度,推出了85款新品,但并没有特别出圈的。奶茶上一个爆款,还是霸王茶姬的轻乳茶“伯牙绝弦”,但那已经是一年之前。
红利褪去,奶茶行业在等待下一个“爆款”,用颠覆性的产品创新打破“内卷”僵局。但在这之前,留在牌桌上的玩家需要尽力囤积粮草,持续武装供应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才能等到下一阵风吹起。
来源:天下网商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