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下网商
2月12日,古茗在港交所上市,摘下“2025年奶茶第一股”的桂冠,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新茶饮赛道第三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截至发稿,古茗股价破发,市值近210亿港元。
39岁的王云安,2010年时在浙江大溪镇开出第一家奶茶店,15年后的现在,门店数量近万,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
按2023年GMV(商品销售额)及门店数量计,古茗是全价格带下中国第二大现制茶饮店品牌,第一名是门店数量是古茗4倍的蜜雪冰城。2021年到2023年,古茗营业收入分别为43.8亿元、55.6亿元和76.8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64亿元。
按照目前超200亿市值,IPO前,王云安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有古茗近40%股权,他的身家将达到80亿元。
2025年被预测为新茶饮上市大年,古茗之后,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港交所上市均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另外霸王茶姬、茶颜悦色也有传出IPO的动向。
但市场究竟还能“喝”下多少杯奶茶?
以港股已经上市的两家奶茶品牌来看,奈雪的茶股价较发行价跌超90%,茶百道跌近20%,资本市场对茶饮行业的估值已经改变。但与奈雪多年亏损、茶百道业绩下滑相比,古茗是少有的兼具规模和自我造血能力的茶饮品牌,并在激烈“内卷”中仍保持了一定增速。此番上市,古茗能否写出奶茶行业的新故事?
“乡镇茶饮之王”,一年卖出12亿杯
2010年,24岁的王云安从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毕业,回到家乡浙江台州市大溪镇,开了第一家古茗。奶茶在当时,还是个时兴的事物,河南小镇走出的蜜雪冰城刚刚开始全国扩张。直到两年后,聂云宸才在广东江门开了一家叫皇茶的奶茶店,也就是如今喜茶的前身。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门店数达到9778家,带来166亿元的GMV。按照2023年192亿元的GMV来看,古茗市占率排在第二,为9.1%。排在第一的是蜜雪冰城,市占率超过20%。
蜜雪冰城之后,奶茶品牌市占率的差距其实并没有拉开太多,紧随其后的茶百道、霸王茶姬和沪上阿姨,市场份额分别在8%、5%和4.6%。
古茗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率17.38%,与“雪王”18.7%接近,但整体比其他奶茶品牌表现优秀,譬如沪上阿姨在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率为10.1%,同期茶百道净利率不到10%。
古茗较高的利润水平,与其“平价高端”产品策略、单中心开店策略及较高的供应链效率分不开。
作为鲜果茶的开创者,古茗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更高。此前,有古茗的店员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手剥葡萄剥到手麻了”,也侧面反映出古茗的“真材实料”。另外,古茗一杯奶茶定价在10元到20元之间,这样的价格,既不像蜜雪冰城那样“廉价”,也不像早期的喜茶那样“高冷”,这种“平易近人的高端”,轻易俘获了小镇青年。
跟其他头部茶饮品牌全国布局不同,古茗认为,在一个省门店达到500家,便能凸显规模效应,因此也称500家门店为“关键规模”。古茗首先在浙江大本营持续布店,2019年就在浙江达到1000家,目前浙江地区门店已超过2000家。
以浙江为圆心向外扩展,古茗已在8个省份建立了超过关键规模的门店网络。在浙江、福建和江西,古茗的品牌份额都位居行业第一。2023年,古茗卖出了12亿杯奶茶。
从开店布局来看,古茗似乎比蜜雪冰城更执着于下沉市场,甚至没有在消费能力首屈一指的北京和上海开店。
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80%的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乡镇门店占比达40%,被称为“乡镇茶饮之王”。同期蜜雪冰城57.2%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沪上阿姨50.3%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该策略让其避开了北上广深的“内卷战场”,保存了实力。
即使奶茶热度堪称“国民消费品”,但古茗仍在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7个省份保留了空白。从某种程度上,这一种“慢”也为自身保留了增长的空间、叙事的可能。
“万店刹车”,降速保利润
相比较于奶茶圈众多草根出身的创始人,有理工科背景的王云安较为“另类”,注重科技创新对新消费行业带来的改变,招股书上也称古茗是“科技驱动”的企业,表现为更多数据驱动和资源投入。他说,“古茗门店的扩张是随着供应链走的,以保证原材料的管理是到位的。”
扩店策略的背后,是出于供应链效率考虑。密集的门店带来规模效应,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提升仓储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