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少数派龙湖商业,向高端转型?

  来源:观点网 潘玲宣

  自2023年起,龙湖同大多数房企一样,已经不再公布销售目标。

  而地产板块的盈利下降,依然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略有不同的是,放弃追逐销售规模同时,过去十余年,龙湖以资金沉淀出的经营性业务已发展成型,“第二增长曲线”被寄予推动回归增长的厚望。

  按照测算,大概2028年底,龙湖经营性收入占比将过半,可以实现第二曲线收入超过第一曲线。到那时候,整个业务模式可以说切换到了新发展模式。

  只是就目前来看,新旧模式转换并非一蹴而就,龙湖仍需解决过渡时期的问题。

模式转换节点

  在2024年8月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龙湖指出了未来方向——较低的负债水平+高经营性收入,是穿越周期必须要具备的两大条件。

  据介绍,这是公司管理层在研究过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成熟市场后得出的结论。

  首先是债务方面,在2022年有息负债规模触顶时,龙湖集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转型,提出高质量发展模式,着力于提升内生动力。

  可以看到,自2023年开始,龙湖集团有息负债显著下降。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有息负债规模为1874.2亿元,较年初减少52亿元。

  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至58.6%,较2021年末下降约8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56.7%;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后,现金短债比为1.01倍。

  尽管三道红线继续保持绿档,现金短债比表现却逼近“红线”。最近几次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也一再强调“短期债务的提前削减优先于增量投资”。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于2024年中期,龙湖一年内到期债务规模约为294.1亿元,较2023年末的268.4亿元略有增加,占总债务比例也从13.9%提升至15.7%。

  债务清偿上,接近年末时龙湖的动作更明显加快。12月9日,如期完成“21龙湖拓展MTN001”债券的本金兑付与付息,涉及总金额约10.3亿元。这也意味着龙湖集团2024年内到期公开债务已全部还清。

  12月18日,龙湖继续成功偿还了一笔10.5亿港币的银团贷款,标志着提前清偿了原定于2025年1月2日到期、总额为94.5亿港币的银团贷款。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除了债务规模及短债削减,龙湖也在争取拉长债务账期,优化长短债、境内外债结构,巩固护城河。

  与开发业务相对应,经营性业务过去普遍被业内称为第二增长曲线。作为“补充”业务航道,龙湖的商业及长租航道起步之后,由于重资产属性,有赖于来自集团资金投入。

  据悉,龙湖自2003年开始做商业,2017年开始做长租公寓。地产开发市场向好的时候,每年销售回款10%用于投资和沉淀经营性资产,逐渐积累下接近2000亿资产规模。

  这些资产成为龙湖新增融资的优势所在,以2023年为例,全年净增经营性物业贷174亿元,融资成本仅为3.65%。

  2024年1月24日,央行及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细化了商业银行经营性物业贷款业务管理口径、期限、额度、用途等要求,拓宽了经营性物业贷款的使用范围,加大了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

  具体而言,放宽了经营性物业贷的用途,并规定最长不得超过15年,为贷款期限提供了明确依据,而此前银行对经营性物业贷款期限的规定是最长不超过10年。

  业内观点认为,过去在经营性物业方面有所建树的房企或将率先受益,其中就包括龙湖集团。据惠誉2024年3月发布的评级报告,预计龙湖整体经营性物业贷可融资空间超1000亿元。

  受益于新政机会,2024年上半年,龙湖经营性物业贷款净增219亿元,其中存量项目增额达140亿元。

  经营性物业贷款融资力度的加大,使得龙湖集团以更优成本进一步拉长平均合同借贷年期,并得以用经营性物业贷提前兑付2笔CMBS,共计 72亿(24年12月到期46亿+25年6月到期26亿)。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良性反馈之下,龙湖集团也表示在经营性物业贷方面会继续深耕。

  截至2023年末,龙湖持有约110座重资产,还有40座左右可以用于后续融资,这也为未来提供了一个长账期、低成本的融资品种,与传统房企相比融资优势凸显。

  按照计划,龙湖将以长周期经营性物业贷款替换3-5年的信用债融资。在中债增信债券方面,2025年到期35亿,2026年到期23亿,均计划用经营性物业贷替换。

  将销售收入在经营性物业上进行沉淀,再以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压降有息负债、用经营性物业贷增量偿还信用融资,形成业务反哺,将压降负债真正转化为一件可持续的长期行为。

  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中期,龙湖集团外币债务占比进一步下降至16.5%,其中100%外债已做掉期对冲,有效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进一步提升并保护公司经营盘面的安全度。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在债务结构转换的基础之上,随着经营性业务行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当经营性收入占比过半时,整个公司就完成了业务收入结构的模式转换。”

  按照龙湖集团内部测算,大概2028年底,经营性收入将占比过半,“到那时候整个业务模式可以说切换到了新发展模式。”

  近年开发业务表现走低,房企普遍面临盈利难题。但龙湖却在2023年实现全集团经营性现金流史上首次为正,同时经营性业务利润占比已经过半,增强了龙湖穿越周期的底气。

  该公司预计,运营和服务这两个板块未来会迎来双位数以上的收入和盈利增长,再叠加整个地产板块盈利逐步修复,整体利润将会逐步企稳,然后回升。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2023年,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合计实现经营性收入248.8亿元,同比增长5.7%,占总收入比重达到14%,在核心权益净利中的贡献占比达60%以上。

  2024年上半年,龙湖集团经营性收入达到131亿元,同比增长7.6%,对整体收入的贡献占比达到约28%。上半年核心权益后净利实现人民币47.5亿元,其中,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实现131亿元,同比增长7.6%,利润占比进一步提升至八成以上。

开发业务维稳

  新旧动能转换,也并不意味着将开发业务完全舍弃。房地产市场规模从18万亿降至8-10万亿,意味着行业仍有发展空间。在“双轨制”新模式下,改善性住房未来前景广阔。

  龙湖所要做的,是逐步修复开发板块利润。

  2024年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68.6亿元,同比下降24.48%,股东应占溢利为58.7亿元,同比下降27%,营收、盈利均不同程度下滑。

  其中,开发板块作为长期以来的核心业务,业绩明显回落,也拖累了整体表现。上半年,该业务营收降至337.6亿元,同比降幅32.3%,高于整体营收降幅。

  尽管下半年楼市迎来史诗级救市政策,但由于此前跌幅过大,修复期仍需要时间,市场情况难言反转。

  观点指数发布的“2024年1-12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研究成果显示,1-12月,前100房企实现累计权益销售28414.55亿元,同比下降约29.35%;前100房企实现累计全口径销售40733.45亿元,同比下降约30%。

  龙湖全口径销售金额1011亿元、权益销售676亿元均列榜单第十一,较2023年后退了两个名次。但比对近几年全口径及权益销售金额,明显发现两者差额逐渐缩小。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据观点指数发布的近年榜单,龙湖全口径销售金额与权益销售金额的差额由2021年约870亿元下降至2024年331.7亿元。一般而言,差额的增减并非单一原因造成,不过差额过大确实会被业内解读为夸大销售表现的“注水”行为。

  事实上,合作项目减少、合作项目中持股比例提高等多种因素,才是全口径与权益口径的销售表现差额接近的主要原因。

  除了考虑到合作风险,更好推动项目进展、进行现金流管理外,毫无疑问的是,龙湖正一步步趋向于掌握更多“话语权”,巩固市场份额,打造更能体现自身品牌的项目。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房地产业亟需构建新的发展模式。自2022年底以来,龙湖在产品线上的“推新”节奏也明显加快,推出了云河颂、御湖境、青云阙、观萃等。结合供求关系的新变化,补足市场不同需求。

  2024年以来,重庆照母山云河颂上半年实现100%去化,杭州金沙御湖境已供去化70%,佛山御湖境推出不到两个月去化率达70%。龙湖全国首个御湖境项目——上海松江御湖境,原定于2024年末交付,许是为尽快亮出这张名片,项目最终提前五个月在6月30日交付。

  打磨了两年的全新产品线“观萃”在2024年正式亮相,现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相继落地。其中,北京观萃还是全国首个住建部认证的“好房子”,全国首个“带方案入市”项目。

  该项目是2024年3月末,石家庄创世纪以30.935亿元、溢价率15%摇号竞得的生命科学园三期及“北四村”棚改地块。土拍文件中明确规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要选择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北京赛题一等奖的作品。地块成交后,石家庄创世纪与龙湖达成合作,宣布共同开发,北京龙湖负责操盘。

  项目还实现多项北京“首个”,例如首次在北京试点阳台赠送、架空层、景观风雨连廊等。

  但即便如此,项目去化表现相对一般。据北京市住建委披露的相关数据,该项目于2024年9月取得预售许可证,批准销售共计九百余套, 截至年末已签约套数仅约140套,成交均价57693.58元/平方米,较销售指导价6.4万元/平方米有所折让。

  近年来,龙湖在土地获取方面始终坚持以销定支,受整体销售去化表现影响,投拓动作也明显调整。

  2023年,龙湖集团在全国17个重点城市共获取了31幅土地,权益建面266万平方米,权益地价259亿,总货值超过770亿。2024年拿地动作明显减少,截至11月共计新增8宗地块,权益拿地金额仅为63.26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自2021年以来,龙湖总土储规模也在逐年走低,同时随着新增项目中权益占比提高,总土储中权益土储比重也略有提升。

  截至2024年中期,龙湖集团土地储备合计4141万平方米,权益面积为2959万平方米,对应未售未竣货值3500亿以上,其中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约80%。

  向“两个转换”过渡期间,龙湖后续在新增项目上具备一定自主空间,去化上也留有弹性余地,可继续按照发展需求在市场择机“进货”。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最新数据显示,龙湖集团2024年累计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1011.2亿元,合同销售面积712.4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41.7%、34%。西部及长三角地区为销售贡献主力,分别销售274.7亿元、290.6亿元,环渤海、华中、华南地区分别销售194.8亿元、96.1亿元、155亿元。

  2024年新增项目的区域分布方面,有半数位于上述市场销售核心区域,其余项目点状分布在环渤海、华南、华中地区。

数据来源:企业公布 观点指数整理

  相较于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海地产等在土拍市场的积极表现,龙湖集团在观点指数2024年1-12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榜单中,以全口径数据计位列第42名。

  不过排在龙湖前面的,大多为国央企、地方城投公司。榜单前十的仅有滨江集团一家民企,全口径新增土地储备145.93万平方米,排名第八。

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