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名创优品的管理层则表示,企业有信心在2028年,实现IP产品占总营收比重突破50%的目标——它也在加码对“谷子经济”的布局,举例来说,名创优品旗下二次元IP集合店“TOP TOY”首店开设于2020年,截至今年9月份季度,门店开到了第234家,其中86家是今年开的。该业务季度营收增长超50%,前九个月营收增长超40%。
此外,名创优品也在推动TOP TOY的出海计划,第一家门店会开在泰国,同时预计将在新加坡、印尼等开设专柜,早期更多以加盟、代理等轻资产形式加速扩张。
对“谷子经济”早有布局,或许源于创始人叶国富对名创优品客群的洞察。毕竟其更早创立的“哎呀呀”零售品牌,聚焦的是美妆、首饰品类。后来的名创优品则是平价百货,再到现在的“谷子经济”——这几大品类背后的一致客群,显然都是年轻人群。
名创优品IP主题店,图片源自品牌官网
“调改”永辉的四个最新进展
在第三季度业绩的电话会上,名创优品管理层被投研机构问的最多的是“谷子经济”,其次就是对永辉股权收购的进展以及合作的情况。
《当代企业》梳理了叶国富透露的关于“调改”永辉的四个进展:
1、股权收购目前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查,也取得了企业股东大会的批准,但整体完成预计仍需要近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大约在2025年中旬,名创优品才会出现在永辉的大股东位置上。管理层表示,“我们也希望越快越好”。
2、名创优品已经调派了一定的人员入驻永辉进行联合采购,按叶国富的说法,他早期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永辉产品结构中自营品的占比,改善整体的毛利率——主要是上架名创优品优势的百货和IP产品,“做得好的商场比如Costco、山姆、乔氏超市,无一例外都是自营产品占比很高的”。
不过,胖东来可能是个例外。据《当代企业》此前游学胖东来时所得到的信息,按胖东来前员工的说法,这家商超自营品销售额占比在2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2月初,叶国富终于见到了于东来。于东来认为“做出中国的Costco并不难”,叶国富回应,“哥对我有信心就行”。
3、永辉可能还会继续关店——目前永辉在营业的门店数量还剩790家左右,极端的情况下,最后可能只会剩下500—600家。按叶国富的说法,不能盈利的肯定都要关掉,只留下那些位于核心商圈、核心地段的大店、好店。目标是哪怕只剩永辉巅峰时候(超1000家门店)一半的门店数量,也能做出一样的销售规模。
4、要继续提升永辉的人效。“调改的永辉门店,员工薪水都有提升”,叶国富认为基于高工资驱动高效率,最终必然要将冗余的人力分配到其它调改中的门店去。而当前永辉门店的员工数量,还有精简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人效和薪酬的理解上,名创优品未必是全盘学习的胖东来。在《名创优品的101个新零售细节》一书中,早期协助叶国富创业“哎呀呀”的张恒这样写道:“名创优品有一个实践经验,给一个员工市场价1.5倍的工资,让他干两个人的活,给他制定1.2倍的目标。”
总的来说,当名创优品公告将入股永辉时,不论是企业自己,还是外界的评价,都是叶国富试图用胖东来模式改造永辉超市,打造出一个全国连锁的胖东来。
不过《当代企业》认为,叶国富对零售的追求并不锚定在永辉上,他看起来更希望将名创优品的供应链能力,尤其是在百货、美妆、IP等领域的自营产品打造能力,和永辉的零售网络、渠道品牌做结合。两家企业深度“联姻”,在产品、管理、服务上高度协同,目的是为了以联营体的形式做零售,而不单纯是“盘活”几百家商超——想成为胖东来的不只是永辉,也是名创优品自己。
过去,行业习惯用“卖什么”“卖多少钱”来定义一家企业,所以名创一度被局限在“平价百货零售商”的范畴内。但未来,对企业更精准的定义可能是“怎么生产”和“怎么卖”。基于和永辉的融合,名创优品同样希望彻底超脱社会对其旧有的评价系统,成为一家高比重自营产品、多品类覆盖、互补性渠道结构、全球化经营的品牌零售商。
来源:天下网商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