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简单的调整商品结构背后,是对传统商超行业的剔骨疗伤
来源:财经 特约撰稿人 胡苗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整的首家门店——位于北京石景山的喜隆多店,于10月19日恢复营业。永辉公布的数据显示,该门店营业首日客流近5万人,销售总额达到170万元,日均销售额达此前的六倍。
近一年来,超市行业掀起了“学习胖东来”的热潮。在永辉之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多家超市企业或是在胖东来的指点下,或是通过“自学”完成了调改,并且都至少在开业初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学“胖东来”,学的到底是什么?
从顾客的视角来看,喜隆多店调整之后,动线得到了优化,商品陈列更加美观,新划分出了美妆区,还引入了胖东来自营品牌中的一些爆款单品。
实际上,除了这些看到的变化,永辉还对门店的商品结构、供应链模式等进行了整改。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永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改后的永辉不再有额外的后端费用。同时,永辉将结合商品底价及自己的定价策略进行销售。
这里所说的“额外的后端费用”,指的是超市向品牌商、供应商收取的进场费、条码费等。只有缴纳了这些费用的供应商,才能把自己的商品摆在超市里出售。在过去,超市收取这些费用、变相出租货架,已经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则。
但是,在这种模式之下,超市将选品权和定价权交给了愿意缴费的品牌商、供应商,使得其架上的许多商品或质量差,或价格高,或并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近年来,随着大型商超的渠道垄断优势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顾客放弃传统超市,转向生鲜电商、零售连锁店等其他渠道。线下超市行业集体陷入困境。
永辉这个看似简单的调整背后,实际上就是传统商超在困境中的一种改革。改革后的新模式也并不是胖东来的专利,而是国内外众多商超企业都在进行的实践。胖东来被业内公认为改革较为成功的范本,因此成为了学习对象。这才是“学习胖东来”现象背后的商业趋势。
零售行业的“顽疾”
喜隆多店调整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商品的选择。
据永辉介绍,该门店下架了11430个单品,下架比例达到了79%;规划单品数12765个,其中新增单品占比76.2%,进口商品比例也从原先的不到10%提升至20%以上。调整后的商品结构与胖东来的相似程度达到90%以上,此外,店内还设有胖东来的品牌专区,引入了胖东来自营DL系列的流量单品,包括爆款的精酿啤酒等。
有消费者表示,调整后的门店看起来更像一个精品超市了。
商品种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就是因为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上,连锁商超的收入来源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向顾客售出商品,赚取进价与卖价中间的差价,这大多适用于畅销的大单品。另一种则是向品牌方、供应商收取进场费、条码费、营销费等,让商品进场。后者也经常被称之为“收租”模式,这些收费更加稳定,利润率更高,风险也更小。
以永辉为例,其2023年度通过售卖商品获得的“零售业收入”为737亿元,毛利率为16.32%。而以从供应商取得的收入为主的“服务业收入”为49.3亿元,毛利率高达94.72%。
永辉超市收入构成 单位:元;图片来源:永辉2023年度财报
随着电商的发展,线下零售行业受到冲击,商品的周转期越来越长,商超承担的库存、滞销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很多传统商超越发依赖从供应商一端收取的费用。有零售行业资深从业者反映,一些连锁商超甚至开始了明码标价,10万元一个陈列位置,只要品牌商、供应商愿意给钱,不管商品优劣都可以进驻。这就使得一些连锁超市的选品越来越差,大量质量差的商品被推到了消费者面前。
不仅如此,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定价权也握在了品牌商、供应商手中,商品的价格居高不下,进一步导致消费者流失到了线上等其他渠道。
事实上,行业早就意识到了自身的模式出了问题,但积重难返,在过去的发展中,商超、便利店等已经与各个采购环节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
盒马前CEO(首席执行官)侯毅在2023年10月曾将矛头指向品牌商,在其朋友圈发文:
“中国传统零售(企)业……一方面为品牌商卖命,把价格抬得高高的,维持品牌商的垄断利益,以此获得品牌商的渠道补贴;另一方面,当电商、近场零售、折扣店打起价格战的时候,传统零售没有任何价格竞争能力,因为受品牌商的渠道价格管制,零售企业没有任何自主的定价权利。”
彼时的盒马宣布向折扣模式转型,想要把商品价格打下来。但这场改革不到半年,就以侯毅的“退休”而告终。
近年来,线下零售行业陷入低迷,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商超大规模关店,物美、大润发等也陷入业绩低迷、持续亏损的困境。
永辉也是如此,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永辉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44亿元、-27.63亿元、-13.29亿元。三年里,总共亏损了超80亿元。2024年上半年,其总营收为377.79亿元,同比下降10.11%;归母净利润为2.75亿元,没有亏损,但同比2023年上半年下降了26.34%。由于传统超市行业存在账期等情况,2024年全年永辉能否盈利尚未可知。
永辉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023年,永辉的收入坪效(指每平方米所产生的效益)为1.01万元/平方米,较2022年下降约10%,达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
在零售专家王国平看来,过去几年中,永辉的产品力无法跟上市场的需求。“它的产品在形象、外观、价格、品质等方面,跟市场的需求都有较大的出入,永辉自己又没有能力去改变。”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